上午的簽到儀式結束之后,下午兩點研討會正式開始。
國內外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權威專家教授,輪流上臺發表演講。
臺下聽眾聚精會神,聽到精彩之處時會鼓掌、會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還有些得到啟發的,會立刻低頭做筆記。
而坐在最后排的陳序則完全左耳朵聽、右耳朵出。
這些專家教授講的理論知識,是基于現有自然語言處理框架下的研究,雖然很尖端,但是,作為人工智能中最重要的一環,自然語言處理若想突破桎梏,恰恰需要跳出現有框架。
要不然就只能在鋼筋混凝土構造成的通道中擁簇前行,等到哪天積蓄足夠大的力量后才能把通道擠塌,看到外面的人工智能新世界。
現在小白帶著他進入了一片嶄新的世界,讓他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本源。
雖然他跟小白也在蹣跚學步,但是現場這些專家學者對人工智能的理解,跟他不在一個層次上。
當然,也有不好的地方。
小白編寫出來的那些能夠讓大眾看懂并理解自然語言處理論文非常深奧,里面涉及到了大量算法。
而他作為小白的代言人,這些理論知識的“發明者”,需要把這些知識全部背誦下來。
總之過程非常的痛苦,死掉無數腦細胞。
包括現在,他表面看上去是在神游太虛,實際上卻是在回憶那些論文結構點,為明天的演講做準備。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他有跟小白探討過,比如說能不能研發一款讓人過目不忘的藥物之類的?
對此小白的回答是:可以,但沒必要。
因為那些先天過目不忘的人,其主管記憶中樞的大腦顳葉部分和普通人是有區別的,包括大腦邊緣系統的許多部分也有區別。
簡單說,他們的大腦就像服務器一樣,因為先天性能好,所以可以承載更多運行任務。
而普通人的大腦都不能叫賽揚奔騰,那都算精英了,一般人也就386/486/586這個樣子,腦容量不是按G來算的,而是MB。
忘記是對大腦的一種保護。因為如果緩存太多,處理空間不夠,大腦產生回路和占內存的進程,就會變得卡頓,只有周期性清理緩存才能正常運行。
因為本身硬件配置不夠,如果通過生物制藥強行刺激中樞神經、也就是俗稱的超頻,來達到過目不忘的能力,是對大腦的一種巨大的傷害。
最后不是變成白癡就是變成弱智。
不過就在陳序失望之時,小白又告訴他,雖然生物制藥不能解決腦容量這個問題,但是生物科技可以解決。
通過生物科技改造大腦顳葉和邊緣系統,讓大腦可以承載更多的運算任務。
而米國目前正在進行相關方面的研究,并且已經進行過多輪實驗,通過改造的大猩猩,學習能力明顯變強,而且記憶力也明顯有了很大的進步。
另外,也能通過植入生物芯片,讓人在瞬間擁有計算機一樣的大腦。
不過后者的難度非常大,目前米國和歐洲僅有的幾個實驗室,都處于理論性研究階段。
陳序對于改造大腦不感興趣,萬一改造成白癡怎么辦?
大腦這個東西實在是太復雜了,比最精密的計算機還要復雜一萬倍,在上面動刀子,光想一想就讓他不寒而栗。
至于植入生物芯片,這個倒是值得期待。
等人工智能技術有了突破后,便可以進行生物科技研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