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橋說回頭跟老板匯報后,再告訴他結果,把黃起龍給打發走了。
……
……
青年創業園實驗室。
陳序每天除了去公司看看外,大部分時間呆在實驗室。
陳序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機器人工程了。
和枯燥無聊的代碼閉起來,機器人是真得太好玩了。
比如他跟小白做出來一個唱歌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技術+128種聲音模擬,是什么結果呢?
就是那個機器人可以用鄧紫棋的聲音唱川話版《泡沫》,也可以用阿杜的嗓子唱《千里之外》,真得是太好玩了。
然后他又做了一個控制中樞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可以控制家里所有的電器、比如電子門鎖、掃地機器人、電燈、電視、空調、電飯煲等等。
而且里面的傳感器識別儀都是通用型的,只要那些家電安裝了射頻器就可以接收控制。
除了機器人以為,陳序當然也在研究WiFi無線充電。
總的來說,充電系統主要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Wi-Fi接入點,也就是路由器,另外一部分是定制的“充電傳感器”。
充電傳感器就是蘇正祥所說的“硅整流二極管”天線。
因為根據研究,所有的天線都能發電,但通常是非常微量的。
舉例而言,在便攜式收音機中,擴音器會增強信號,讓人們能夠聽到廣播。
放大器需要合適的電源,比如電池。
從無線電波中獲得的電以高頻交流電的形式出現。
然后在這種新的裝置中,半導體將交流信號轉換成更可用的直流電。
這就是WiFi充電的全部流程。
WiFi充電并不需要對傳統的無線路由器進行更換,只需要部署軟件方案,而充電功能可與互聯網接入功能并存,不會互相造成影響。
現在就是兩個難點。
第一就是天線。
硅整流二極管是米國科學家團隊發明的,未來他要使用的話,必須給專利費。
而這個專利費人家想收多少收多少,就看他未來WiFi充電傳感器賣多少錢。
比如他賣500塊,米國收200塊專利費,你要不要用?
用的話怕未來被卡脖子。
不用的話這個東西開發起來難度非常大,可能不是短時間能找到新的代替方式的。
不過這個問題陳序倒是想通了,還是必須自己開發。
寧愿搞慢一點,也不能讓米國那邊抓鞭子。
要不然就像現在的谷歌和華威一樣,后患無窮。
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好人啊。
第二個是軟件部署。
怎么才能讓充電天線能精準的接收到WiFi發射的電磁波,而不會像現在一樣造成電量浪費?
說實話,也很困難。
集束電磁波發射器概念倒是早就推廣開來了,但是怎么控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天他讓小白編寫了一些智能控制器,然后進行了模擬實驗。
結果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