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號日,《自然》連刊兩文報道了中國的天才少年曹源。
他在石墨烯超導領域有了重大發現,即將兩層自然狀態下的二維石墨烯材料相堆疊,并控制兩層間的扭曲角度,即能構建成性能出色的零電阻超導體。
可惜,曹源發現的也僅僅是低溫超導而已。
1.7開爾文,換算成攝氏度是:-271℃。
商業化應用想要達到這個溫度是有很大難度的,當然實驗室條件并無什么問題。
到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實現過常溫超導。
一旦能實現常溫超導,很多設備將出現革命性的轉變,也將極大提升能源利用率。
假如哪位科學家能率先實現常溫超導,那么諾貝爾物理獎非他莫屬!
陳序暫時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八字還沒一撇呢,連石墨烯是不是最佳無線充電的超導材料都不知道呢,想那么遠干嘛。
模擬實驗程序確實開發出來了,但是非常龐大,想完美運行的話,實驗室的計算機以及網絡都需要升級。
陳序又去訂購了一批浪潮高端服務器,浪潮英信NF8560M2。
四路CPU,標配兩顆CPU,內存16GB,900GB硬盤。
滿配情況下可四路并行處理,已經是相當強悍的處理速度與并發速度了。
當然,價格也非常感人,升級前一臺24萬,升級成設計頂配后,42萬。
他一次性訂購了20臺。
浪潮當天中午就把服務器和安裝的技術員一塊送上門了。
是個技術員忙到晚上十二點全部裝好。
陳序也沒走,就在實驗室等著。
等裝好之后立刻裝載上超導模擬實驗程序。
然后點擊【運行】
速度杠杠的!
一秒鐘推導模擬次數從之前的2000次,一下子提高到120萬次。
陳序在旁邊等了半個小時,第一張結構圖新鮮出爐了。
那邊的復印機也同時把結構圖打印了出來。
陳序把結構圖掃描給小白。
小白確認后說:“結構圖沒問題,可以試驗。”
“行,我明天去看看。”說著陳序轉身朝實驗室外走去,“困死啦,去睡覺啦。”
晚上陳序就在實驗室睡的。
第二天一早陳序帶著5位實驗人員趕去了南翔區“中海市低溫超導高頻腔重點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是2002年由中海市科委、中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三方出資共同建設的,2007年投入使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導高頻技術、低溫超高真空技術、低溫技術、高頻低電平控制、超導波蕩器技術等,正好跟他的實驗方向吻合。
經過簡單的溝通后,實驗室很爽快的租借了一間實驗室給他,包括低溫實驗設備的使用等等。
當然了,租金以及設備使用費那是要另外給的。
把一切安排妥當后,5位實驗人員就留在了低溫超導實驗室做實驗。
什么時候找到最佳無線充電的超導材料以及方程式才會離開。
……
陳序離開實驗室后便趕往了濱河區的尚御豪庭。
簡單收拾了一下后,帶了兩套換洗衣物,陳序又趕往了紅橋飛機場。路上給佟麗莎發了條語音,告訴她自己去京都了。
清大明天舉行2019級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他要過去參加。
讓陳序沒想到的是,沈宜秋居然也在候機大廳里。
然后一問才知道,兩個人的機票都是陳一一訂的,只是陳一一卻沒告訴他,沈宜秋跟他坐的同一班航班,連座位都在一起。
陳序:“我以為你走了呢。”
沈宜秋:“我也以為你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