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波濤堂堂一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木大學工程院院長被氣的爆起了粗口。
“哎呦喂,老魏啊,別生氣別生氣,我不是…我真沒逗你玩啊,你沒看論文作者啊?”
“我管他是誰呢,他就是卡末林·昂內斯(超導物理學的開創者)再生,都絕對不可能。”魏波濤斬釘截鐵的說到。
宋向榮說:“論文作者是陳序。”
“不認識……”魏波濤對著電話喊了一句,目光下意識朝論文開頭看去,第一作者,也是唯一作者的名字確實叫陳序。
話剛說完,魏波濤立刻想起來了,皺眉問道:“他……就是那個宣稱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智能語言的陳序?”
宋向榮解釋說:“不是宣稱,是真的智能語言!
他公司的首席工程師,叫什么……艾米尼克的,已經學會了智能語言。
而且星海翻譯軟件有多強大你總該知道吧,這個年輕人在計算機領域絕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的論文值得你好好看一遍。”
魏波濤瞄了眼電腦里的論文題目,強忍住砸電腦的沖動,說:“不管是真天才也好,假天才也罷,如果這篇論文是胡謅的話,半年內不要再喊我審稿了,我傷不起。”
宋向榮哈哈大笑說:“如果是真得,請我吃一個月百味源。”
“如果是真得,別說一個月了,你后半輩子的伙食我都包了都沒問題。”
說完魏波濤氣沖沖掛斷了電話。
摁著胸口的火氣一目十行看起了論文,在腦海里一遍遍的提醒自己,是看在宋向榮的面子上。
【摘要:以碳離子作為籠式載體,以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作為“餡料”,用正負離子撞擊機,在短時間內施加高強度撞擊,會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高溫超導體并不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幾百幾千的高溫,只是相對原來超導所需的超低溫高許多的溫度。一般指液氮溫度(77K,約-196℃)以上超導。)
然后下面的沒有關鍵詞搜索,也沒有引言,直接進入了正題。
作者說,他出于無聊編寫了一款人工智能程序,模擬撞擊機,然后撞擊這種籠式碳離子結構,結果冒出來一個常溫超導體結構圖。
下面是模擬實驗的基本數據。
底下備注說明,為了防止資料泄露,實驗結構有缺陷。
再接下來時籠式碳離子超導的屬性結構。
其中加紅加粗的溫度赫然是:276.15K!
盡管在心里一遍遍的告訴自己,這個作者在胡說八道、癡心妄想。
但是,看到276.15K的溫度時,魏波濤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再看一遍。就看一遍!”
魏波濤在心里告訴自己,然后把論文又翻到了頂頭重新看。
前面很簡單,主要是實驗部分。
看著看著,魏波濤從資料庫里調出了低溫超導材料NB3AI的屬性值,以及在各個溫度下的變化,還有一些實驗數據等等。
這些數據是他之前做實驗時記錄下來的,沒什么用,只是作為參照表罷了。
不過這些數據全部是私人的,跟文獻以及世界上任何一所實驗室的數據都不同。
因為論文里只有公式,以及衍變的方向,沒有具體的結果,魏波濤只能自己計算。
他一遍遍的計算,一遍遍的對照。
結果越對照越心驚。
所有公式結果跟他的實驗結果完全吻合。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魏波濤震驚到無法言喻,
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他不相信!
他又找到高溫超導材料B2212的幾千種實驗變化。
他一一的計算,一一的對照。
等對照到30組以上后,魏波濤兩個手都顫抖了起來。
“這不可能的…不科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