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不是一張,而是159張,都是通過逆推工程得到的海藻酸鹽和膠原蛋白結合的變化數據。
需要一個個的去實驗,等培養出生物墨水后再用3D生物打印機打印出角膜形狀,放到生物培養皿培養出仿生生物角膜,最后用專業儀器進行檢測。
從中找到最佳材料比例。
一張圖紙從培養到最后檢測,時間差不多要6個小時。
兩套機器24小時不間斷檢測,一天八次。
20天。
這個時間剛好可以用來準備**實驗的事項。
20天時間,對于研究所的研究員來說可能并不長,但是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變化。
比如,9月1號,星海科技發布公告稱,將在安陵市建立中國第一所人工智能學院。
這個消息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
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未來二十年計劃總投入500~1000億人民幣的消息公布出去。
要不然可能全世界都會嘩然!
這么多錢砸下去,絕對能砸出像清大燕大/哈佛劍橋那樣的世界級名校來!
再不濟也能砸出像卡梅隆那樣的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學校來!
要低調。
你一個才創立不到兩年的公司就敢豪言砸上千億資金建大學,那不是明著告訴別人星海科技賺錢賺到手發軟嘛。
9月7號,星海科技報和第一新聞網同時爆出【華威科技和星海科技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WiFi無線充電器、翻譯軟件、企業辦公軟件、企業安全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共同構建多贏的移動和AI生態】
這條消息很快登上各大新聞媒體的熱搜榜,有評論人士稱:兩大科技巨頭的強強聯手,為中國踐行科技強國夢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還有人士認為:華威在這個強敵環伺之時多了星海這個強力盟友,未來的發展之路將會更加平穩。
也有網友在星海科技報留言說,星海在毛衣戰這個緊要關頭跟華威合作,很容易被拖下水的。
就在網上議論紛紛之際,緊隨其后的9月10號教師節這天,小咪也宣布和星海科技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關系。
9月15號,禮拜二,大雨。
雨幕下的京都摩天大廈,帶給人一種寒風瑟瑟的感覺。
撐著雨傘的路人在呼嘯的狂風中艱難行進,身上的衣服很快便濕透了。
陳亞楠轉回頭端起胡桃木桌上的咖啡抿了口,笑問道:“趙總監考慮的怎么樣了?”
坐在陳亞楠對面的一名三十左右的青年男人,穿西裝打領帶,手腕上還戴著一塊黑色積家運動大師表,一派成功人士的范兒。
這位趙總監全名叫趙成禮,是國內著名公司熵唐科技的聯合創始人兼高級技術總監,而且還是一名90后的超級學霸。
趙成禮倚靠在沙發椅上,雙手交叉放置在腹部,笑道:“陳總這是打算挖墻腳嗎?”
陳亞楠說:“不~不是挖墻腳,我是誠摯邀請你加入星海,加入未來機器人。”
趙成禮笑著搖搖頭,“很抱歉陳總,這是不可能的!”
陳亞楠點點頭,笑著說:“沒關系!說實話,我個人非常欣賞趙總的才華,因為我在大學里讀過一篇您的專訪,您讓我十分佩服。
所以這次公司招聘負責人時,我第一個便想到了您。”
“呵呵,是嘛,真得萬分榮幸。”
“您是國內人臉識別技術的大牛,你們熵唐科技也非常厲害。”
“陳總過獎了,你們星海科技才是業界真正的黑馬,說實話,你們的技術真得嚇到我了。”
“呵呵,還好吧,其實我們公司也有在開發人臉識別技術。”
趙成禮楞了一下,驚疑道:“是嘛,什么時候開始的啊?”
趙成禮對星海科技這家公司,打心底里感到敬佩。
這家公司完全是靠著陳序一個人發展起來的,而且從建立之初起就一路火花帶閃電,凡是涉足的領域幾乎都是清風掃落葉,根本沒有公司是他們的對手。
也正因為如此,趙成禮對星海科技十分的忌憚。
這家公司的技術實在是太強大了。
雖然熵唐科技在人臉識別領域擁有著先發優勢,但是跟星海科技這家潛伏在海平面下的科技巨鱷正面交鋒,勝算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