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星和王連相也贊同這個觀點。
隨后郭直連道:“我最開始提出的河水沖擊的時候,形成的漩渦沖擊力,你是怎么解決的?”
周紅星道:“這個要求我們的筑防堤壩不能是沿著河岸直線過去,只有這樣才能避開不斷增強的漩渦沖擊力。”
王連相聽到后,有些茫然,不知道周紅星想表達什么意思。
郭直連同樣也不是很明白。
周紅星繼續道:“我們這一河段,黃河水從西往東流,到達前面十公里的地方,河流開始往北流。而且河水在流動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過程中,我觀察那漩渦力道是逐步增強的,所以才導致中間的部位,河岸塌陷的越厲害,而到了前面,河岸靠近崖坡,沖擊力道減弱,這和我們的地勢有很大的關系,另外和這不斷增強的漩渦力有關。”
王連相和郭直連也看到他們的河岸塌陷整體軌跡呈現月牙形,這和這里的地形以及河水的漩渦回旋力有關。
“如果我們每隔一段距離,就中間挖開一段溝槽,這樣每次沖擊過來的河水就會流入溝槽之中,讓回旋力消失一空,而且我們的堤壩也修成月牙形,這樣就會減少河水的沖擊力度,逐步減弱。”周紅星道。
郭直連聽到后,暗自為周紅星的設計點贊,河水的沖擊他是沒辦法改變,可是堤壩的形貌他們卻是可以改變,曲線方式分攤沖擊力,他覺得周紅星的這個設計實在是太好了。
關于構建堤壩的大部分困難,他們都已討論出解決方案,至于挖深坑形成湖泊的事情,周紅星覺的還是暫時不要弄了,確實就像村長說的,農民把田地看的更重,是不會讓這土地因為要弄湖泊而失去。
第二天早上,八點多,關于黃河堤壩如何修建的話題再次展開討論。
在會上,周紅星把自己的建議提了出來,同時也講到了為什么這樣修建的原因。
這個方案更成熟一些,村支部中大部分的干部都同意。
不過在會上,何家環關于修建堤壩過程中預留溝槽這個部分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溝槽的設置是為了避免那回旋的水流,可是這溝槽的末端如果還是灘地河岸,那么河岸一樣會被嚴重沖擊,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周紅星聽到何家環這么說,馬上也意識到這一點,自己似乎考慮的的確不周全。
周紅星沉思了一會,開口道:“這溝槽主要是減緩回旋水流的沖擊力,所以我覺得只要這溝槽的寬度和深度長一些,在里面形成小型的回旋流,這樣就可以減緩外面的沖擊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