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的逃走出乎了王闊的預料,但也并不是太過在意,因為在王闊看來,只要滅掉了鎮南王,那么金家還是一樣會滅,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所以王闊在主持了小半個月的朝政后,自覺已經可以穩定住朝廷大局,這才將朝政的事情交給了四位輔政大臣,自己也再一次帶著士兵開拔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王闊在努力穩固朝堂局勢,穩固天明的政局,可鎮南王祝壽也沒有停歇。
只是在王闊最先除掉了秦王和魏王的時候,因為感到一些膽寒,并派出探子想要查探槍械的消息時,才短暫的休整了十來天后,便又繼續了他的開疆拓土。
如今,祝壽的手中更是已經握有三個省的地盤,士兵人數也達到了驚人的三十萬大軍。
三十萬大軍,這是實打實的三十萬,并不是明明出兵十萬,就敢號稱二十萬,甚至是三十萬的主。
所以說,三十萬大軍,也真的給祝壽帶來了強烈的信心。
只是隨著一些消息緩緩傳入他的耳中,祝壽也越發的淡定不起來。以至于最近這些天,他甚至都直接停下了繼續開疆拓土的動作。
安明關附近的東山省內,金軍也在得知了韃靼退走的消息后,也知道自己是孤木難支了,加之這么久也沒有徹底攻掠下整個東山省全境不說,這段時間反而還在關旭的手中吃了幾次虧。
心中一計較,金軍統帥知道,只要關旭一天不帶兵離開東山省,他們就難以奪得這塊肥沃之地,而真要等天明內亂分出勝負,他們可就真的危險了。
所以說還不如趁著現在占了不少便宜,直接撤退來的實在!
最后金軍統帥也召集了屬下所有將領開了一場為時半天的會議,最終還是決定撤出天明境內。
而隨著金軍離開,安明關失而復得后,關旭也連忙命人留下三萬大軍,組織起一支五萬的軍隊全力向南潯省趕去。
安北關,王守仁也在經歷過長時間的精神折磨,以及內心的戰爭后,還是毅然決然的找到了自己的泰山大人,也就是安北關的守將,從他那里要來了兩萬大軍的指揮權,出關而去。
王守仁素有忠君思想,理智愛國,將天地君親師牢記于腦海之中,所以對于老師以及國君之間的選擇,他一直都難以下定決心。
所以這段時間,王守仁可謂是受盡了自己的折磨,因為別人不知道,但他還是猜出了陛下的突然駕崩是與自己的老師有關。
只是王守仁也不是迂腐之人,他也深刻的明白,當今陛下其實并不是一個明君,一個有為的君主。
這一點僅從天下百姓最近這些年受到的災難就能看的出來。
然而,祝惘雖不是明君,可也一直在努力,如今突然駕崩,這轉頭就讓他去投奔自己那位大權獨攬的老師,王守仁是無論如何都做不出來的。
只是這一點,隨著他的夫人某一天對他的突然勸說,才讓他心中漸漸發生了改變,甚至還想到了當初老師教導他們時,說的那些好似天馬行空,卻又實際可行的事情。
君輕民重,身為帝王不能為自己的子民謀得美好的生活,那便不是一個好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