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安只是一個隨從身份,自然不能到近前來,此刻是殷陽一個人。
殷陽此時雙手背負,目光掃過御林軍們:“大景十七任國師,殷陽。”
“你就是殷陽?”
“如假包換。”
殷陽露出脖頸上的龜殼信物,這是獨屬于國師的信物。
大景立國三百年,這個信物也傳承了三百年,御林軍自然認識。
不過此刻殷陽脖頸上的這個小小龜殼,卻已經不一樣了。
當初的龜殼只有腹部的一塊,殷陽穿過來,又帶來了背部這一塊,兩塊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小龜殼。
所以在御林軍看來,這已經不是國師信物了。
“這個信物.......?好像不對。”
殷陽沒有回答,將龜殼拿起來一扭,上下分開。
將腹部那塊龜殼給御林軍隊長一看:“喏,信物。”
說完,殷陽邁步而入。
御林軍隊長站在那里沒動,只是躬身施禮:“見過國師大人。”
那確實是國師信物,這兩年國師更換頻繁,他確實見過幾次。
殷陽走了過去,算是在皇城守衛這邊確認身份了。
過了神武門,前面就是皇城內廣場。
殷陽去過故宮,這個大景皇城的規模看起來絲毫不比故宮遜色。
整個廣場巨大無比,周圍宮殿林立,樹木成蔭,前往正前方皇極殿的路上,全部都是由漢白玉鋪就。
御林軍分列兩廂,從神武門到皇極殿,還要不斷的走上一百零八個緩臺階,可見當初建設時候工程之浩大。
走在這里,殷陽隱隱的感覺有一股氣息籠罩整個皇城,可能是這里也設有陣法守護。
前面有一群人正在進入皇極殿,正是大景的文武百官。
殷陽快走幾步跟了上去,走在人群的末尾。
前面的人沒有注意到他,他也暫時樂得安寧。
一直跟隨大臣們進入了金鑾殿,百官們紛紛站位。
殷陽也不知道自己應該站在什么地方,干脆也就站在人群的末尾。
其余的人都是一身的朝服,就他一身的羽衣星冠,看上去有些突兀。
前面的人注意不到他,他身邊的一個人卻掃了他幾眼,看上去頗為好奇。
那是一個年輕的官員,身穿三品朝服,但是只能站在隊伍的末尾。
大景規矩,三品官才有資格上朝,此人雖然站在末尾,但也必定不凡。
看了殷陽幾眼,這個人試探開口:“第一次來上朝?”
殷陽微微點頭,想著接下來是要自我介紹了。
果然,此人率先開口:“在下大理寺少卿杜天松,不知兄臺如何稱呼?”
殷陽正要開口,突然一個內侍公公走了上來。
“諸位大人,皇上口諭,讓各位稍等片刻,皇上一會兒就到。”
站在前面的一位大臣道:“蘇公公,皇上往日上朝都很準時,今日可是有什么事情耽擱了?”
開口的人是當朝太傅李遠山,是皇上的啟蒙老師,為人剛正不阿,雖然是清流,但在朝堂之上說話很有分量。
蘇公公立刻陪笑:“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天師院那邊送來急報,說是新任的國師可能有些問題,目前不清楚是人還是妖邪,所以皇上那邊還在議事,也讓雜家來告訴各位大人一聲,要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