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多少,兩百?”
“兩個兩百都不止呢!”
“喲,那可真不少!你們家是大戶哦!”
“也不是啥大戶,就是當初有余錢,正好支持國家嘛,就買了。”
聽了這話,張本民有點不得勁,覺得從這樣的老百姓手中把國庫券搗騰過來,似乎有點過分。“大娘,你看這樣,先前那青年不是給你半價兒嘛,俺啊,先給你半價兒,然后呢,在剩下的半價上,再給你半價兒,咋樣?”他想多給點。
“也就是一塊錢,你給俺七毛五?”
“對的,大娘,就是這樣,你看咋樣啊?”
“這個倒還行吧。”老大娘點點頭,“唉,孫子天天鬧著要個新書包,等著錢用呢,要不也不賣了,好歹留著是了,反正國家也不會不給說法的。”
對這樣的老年人,張本民也沒勇氣去說些洗腦的話,他稍一尋思,道:“大娘,要不俺再多給你點,一塊錢兌八毛,咋樣?”
“行啊,那,那俺就全給你了!擱手里還不知要到猴年馬月才能換錢呢。”
幾分鐘后,將近五百塊錢的票額來了,張本民暗喜不已。至于那口破鐵鍋,他決定付錢帶走,實在是不能騙老大娘苦等。
騎上車子接著吆喝,來到一個小橋旁,張本民打算把破鐵鍋扔了,實在不方便帶著。巧的是,前面剛好來了個真收破爛的,喜出望外的他趕緊過去把破鐵鍋給賣了。
一身輕之后,繼續收破爛,不過接下來就橫下了心,不收破爛只收券,反正就憑一張嘴,只要說得村民們不覺得被騙就行。
幾天下來,收獲不算小,幾大千的券到手。喜悅之余,張本民也有點感慨,畢竟這屬于一次性買賣,那些老券不是可再生資源,只能不斷換新的地方才能繼續收獲。
差不多半個月,澗溝鄉所有的村子已轉遍,累是累了點,但回報也豐厚,厚到了張本民已經沒有錢再去回收更多的國庫券了。
錢生錢,沒錢只能干瞪眼。張本民覺得有必要借一借,畢竟這是穩賺不賠的事。借錢的對象,首選盧小蓉,其次是宋廣田,然后是宋為山。
張本民的判斷很準,盧小蓉將這一輩子到目前為止所攢的八千多塊,都拿了出來。宋廣田也很到位,掏了三千。宋為山同樣實在,分兩次給了四千。
有了這筆錢,張本民繼續串村子,而且還變換了個身份:小貨郎。
洋車子后頭放一個帶鐵絲籠蓋的小箱子,箱子里隨便放點玩具之類的,扯個幌子。
“拿頭發來換針嗷,換洋紅洋綠!拿票券來換貨哦,換雜耍玩具!”就這樣吆喝著,張本民繼續趕場進村。
因為收效不錯,一高興就沒多加注意,竟然來到了陡溝村。
張本民不打算來的,這里是李曉艷家的村子,而且,李曉艷的母親還認識他,萬一被碰到了,多尷尬!
不過想想有可能到手的幾大百甚至是上千的券兒,張本民覺得可以走一遭,事情還能有那么巧么?抱著豁出去的心態,他大咧咧地又吆喝了起來:
“拿頭發來換針嗷,換洋紅洋綠!拿票券來換貨哦,換雜耍玩具!”
喊聲剛落,一個小孩子就跑了過來,手里攥著一綹長頭發。
“賣貨郎子,有啥玩具?”小家伙興沖沖來到跟前,一看車座后的小木箱子,大失所望,“咿,就恁點東西?”
“嗌,小孩子,咋說話的,俺這玩具雖不多,可每個都特別好玩!”張本民想早點打發小孩子走,隨便拿了個小東西遞給他,“走吧,白送給你了。”
白得個玩具當然高興,小孩子轉身跑開。
“唉,俺小時候咋沒恁開心的呢?”張本民羨慕地看著那孩子拐進一個小巷子,不見了蹤影,不由地搖頭嘆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