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愿意第一個動手,徹底得罪人族共主,那樣做,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自絕于周邊部落,引得眾人群起而攻之。
換個形象的比喻,如今軒轅所面臨的的情況,就像東漢末年那樣,如果沒有一個“董卓”出現,打破僵局,撕掉最后一層遮羞布的話,這樣的局面還會繼續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軒轅雖然不愿做“董卓”,但并不意味著,他面對如今的局面沒有絲毫方法。
畢竟,人多了,矛盾就多了。
軒轅暗中派遣絕對忠心于自己的族人和修士,隨便找了個由頭,和另一家小型部落鬧出矛盾,剛開始,軒轅還會親自出面調停,甚至有模有樣的給對方賠償了損失。
只是他前腳走,后腳便有鬧出了矛盾,就這樣,一來二去,原本的小矛盾逐漸升級,最后鬧得不可開交,兩個部落直接兵戎相見。
但是,面對著軒轅親自調教的精兵強將,對方的部落根本抵擋不住,請來周圍的大部落進行調解。
見有大型部落出面調停,軒轅借驢下坡,退兵返回,只是吞下的那些地盤,卻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吐出來。
不出半年,有熊部落又因為一件小事,和對方鬧了起來。
就這樣,三番兩次之后,無論是那些大型部落,還是親自出面的人族共主姜榆罔,面對著兩家鬧來鬧去的部落,都有些心煩意燥,索性徹底不管了,任由這兩家部落自己折騰去。
結果卻是,軒轅瞅準一個機會,直接一不做二不休,率軍突襲,徹底滅掉了那家部落,將對方的大部分族民和地盤收入囊中。
大家都不是傻子,雖然剛開始軒轅的操作閃了許多人的腰,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有熊部落成為了最終的受益者。
秉著誰受益誰嫌疑最大的原則,再以結果推過程,誰動的手,大家心中就跟那明鏡一般。
不多時,軒轅和有熊部落受到了周圍一眾人族部落的指責,說一句眾矢之的也不過分。
見情況不妙,軒轅頓時縮在了部落之中,任由周圍部落指責,自己則帶領著一眾手下默默消化戰爭果實。
只是,面對著外界的謾罵、敵視和指責,身為軒轅老師的廣成子心中卻頗不是滋味。
畢竟現在形勢的發展,和他原本預計的大相徑庭!
甚至,他心中還產生了一種疑惑,自己老師元始天尊是不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想想天皇伏羲和地皇神農,那才叫真正的氣運加身,一路走來,那叫一個順暢。
怎么一輪到軒轅,這才小荷剛露尖尖角,就有現實錘一手?
這個時候,他不由想起了元始天尊在自己臨行前所交代的“人皇證道,最為艱險”這八個字來。
原本他還覺得師尊有些小題大做,但是現在,他終于領悟了,多么痛的領悟……
“軒轅,要不去找東海人族部落幫忙說項?”
心中憂慮之下,廣成子主動找到軒轅,詢問他的意見和看法。
“老師,去東海那邊學習的人族部落后代,可不僅僅弟子一人吶。”
對于自己這位老師想出的辦法,軒轅那是既好氣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