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這些事情,是要載入史書的。”章回很是嚴肅地對李澤道:“當今之世,百姓,官員自然知道李相是眾望所歸,萬民所向。但以后呢?史書之上如果記載著您連拒絕一下都沒有,不免讓后人會猜測您本來就有篡位之意了。”
李澤失笑:“不過掩耳盜鈴罷了。”
“縱然是掩耳盜鈴,該掩的時候,還是得掩!”公孫長明笑道:“因為這是給后人看的。”
無奈之下的李澤,只有聽從了這幾位的意見。捏著鼻子下文斥責了一番勸進的官員們,聲稱自己本是大唐秦王后裔,扶助大唐皇帝是自己的職責,萬萬不敢有染指皇位之意。
詔旨說得很嚴厲,但這并不能讓眾人有所退縮。
一來,大家也都知道這事兒本該就這樣辦。
二來嘛,這樣的事,一旦開了頭,難不成還能半途而廢嗎?
于是乎,更多的勸進書再一次涌進了皇城宰相公廳之中。
“居然還有血書?”看著一本紅色的字體,散發著血腥味的勸進書,李澤連連搖頭,這樣的折子可不少,甚至還有萬民書上的那些手印,很多都很明顯地是血手印。
“這萬民書上的老百姓的血手印我相信是真的,不過這些官員的折子嗎?我就不敢全信了。”夏荷連連搖頭道。
眾人都是失笑。
事情到了這一地步之后,宮城之中的古川,也就是小皇帝李恪,終于也開始動作了。當然,這些事情,都有人替他代勞而已。
第一份詔旨是罪己詔。不僅將自己的爺爺老子都鄙薄了一番,更是將自己說得一文不值。這份詔旨是公孫長明代筆的,以此公的尖酸刻薄,這份罪己詔必然會在史冊之上留下鮮活的一筆。
第二份是禪讓詔,卻是由章回代勞了。卻是寫得四平八穩,堂堂皇皇。
李澤再上書拒絕,連稱惶恐。
于是第三份禪讓詔在時隔數天之后,再次下達。
戲做到了這個份上,自然也就該落下帷幕了。
宮城之中,古川已經在歡天喜地的收拾自己的個人物品了。小鄭后已經在一個月之前被安排去了城外的嶺南王王宮之中,他已經迫不及待地希望著趕緊完成了這些事情,好去與小鄭后團聚,然后一起期待著他們共同孕育的小生命的出世。
而在長安城外,高大的禪讓臺也已經建得七七八八了。說來也是好笑,在李澤一邊斥責勸進的官員,上書表明自己的忠誠的時候,城外的禪讓臺的建設可是一直沒有停下來過。
王思禮的左千牛衛三萬大軍控制了長安各處的交通要道以及外城治安。
李瀚的五千陌刀衛進駐皇城。
李澎的三千親衛進駐內城。
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小皇帝第四次下達了禪讓詔書之后,李澤終于向天下表示,決定接受皇帝禪位,為大唐的興盛偉大鞠躬盡瘁了。
一直被封閉著的太極宮,重新打開了宮門,開始了整修,布置。
曾經的大唐權力中樞的所在地,將要再次綻發光芒,成為這個世界最引人矚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