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已經打開了籠罩在他們思想之上的那一層鐵幕,剩下的能走多遠,就不是李澤所能控制了的了。
說句實話,別說全國上下,整個朝廷,眾人齊心,就算是只有一半的人拼命反對李澤來做某件事情的話,李澤除了屈服或者別出蹊徑之外,也沒有什么別的好辦法。
因為即便是皇帝,他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他的權力幅射的寬度和深度也是有邊界的。他的意志的延伸,終究還是需要通過這些人去完成。
所謂獨夫,下場都是很悲慘的。
農業,工業,商業,金融,財稅,民政,幾乎所有與經濟相關的事務,都劃歸到了經濟發展委員會,這個位置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徐想不想失敗,李澤卻是容不得他失敗的。
徐想之后,第二個走進李澤大書房的是楊開。
這個昔日只想升官發財的小官僚,如今早已經改頭換面,義興社的副社長的頭銜,便足以讓他成為這個帝國的核心人物。而且他也是李澤的最忠心的下屬之一。對于這一點,李澤從來不懷疑。
楊開個人的能力,在人才濟濟的大唐朝廷上來說,委實是算不得出色。但如果一個人,可以十幾年如一日地浸淫在某一件事上,反復地做著某一件事,那他,也足以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了。
楊開便是這種人。
這十幾年來,他將所有的精力,都投諸到了義興社的建設當中。
曹彰負責理論,他負責架構以及將這些理論推廣出去。
不得不說,他成績斐然。
如今,一百多萬義興社員,已經成為了李澤統治大唐的基本盤。而這一百多萬義興社員中的絕大部分,也都成為了新大唐的官員。
這一次的代表大會,確定了義興社代表千千萬萬的大唐子民執掌國家權力,也就代表著只有義興社員,才能進入到官僚階層之中,而一手架構了整個義興社的楊開,無疑是最了解這些人的。
對上楊開,李澤就直接多了。
“做事,便先要選人!”李澤道:“義興社員的身份,是以后成為官員的一張門票,那么毫無疑問,會有無數的人會蜂涌而來,而這些人中,有多少人是真正地抱著為國為民的想法卻是值得商榷的。指不定有很多,便是沖著升官發財四個字而來的。”
“這是不可避免的!”楊開道:“所以,這一次義興社代表大會之后,我準備要進行一次整風活動。陛下不是說過,我們義興社員,要擁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嗎?那么這一次,我就要大張旗鼓地來進行一次。有問題的,現在說出來,還可以既往不咎,但如果被查出來,那就得嚴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