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向訓執政南方聯盟,那么如果北方不主動動手,他也不會刻意挑釁,因為北方的軍事實力擺在哪里,遠遠地超過了南方聯盟。
南方聯盟現在的優勢,其一就是復雜的地理條件,比起北方要復雜得多。其二,就是南方的宗族勢力極為強大,而以宗族勢力為基礎的這些地方割劇勢力內部結構相當穩定。
李澤不愿意在現在有如此軍事優勢的情況之下向南方發動進攻,所慮的,也就是這兩點而已。比方說北方現有的火炮,的確是攻城掠地的利器,但沉重的炮身卻極不容易攜帶,對于野戰軍來說,差不多就是一個雞肋。南方的交通條件,比起北方來說,遠遠不如,如何搬運這樣的重型軍械,就是一個無法克服的難題。
南北兩個區域的作戰方式和作戰理念,差別太大了,習慣了在北方作戰的將領,到了南方,極易水土不服。
就像現在的李泌與石壯兩支軍隊,大量的北方士兵對于南方濕熱的氣候,就完全不適應。都說北方人不怕冷,但在南方,被凍傷凍病的人,成了軍隊之中最主要的減員原因。同時,飲食上也完全不習慣。
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來克服和習慣的。
而另一個李澤不愿意開戰的原因就是宗族勢力了。李澤對于宗族勢力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承認,以宗族勢力為紐帶的軍隊,其戰斗力,當真是不容小覷的。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當一支軍隊之中的所有人,不是親人就是鄉鄰的話,他們的戰斗力,的確可以上升幾個臺階的。
如果現在就開打,北方或者亦能獲勝,但付出的代價必然會很大,而更重要的是,如果對南方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殺傷,也是得不償失的。
李澤要一片白地有何用?
草今天割了明年春風一吹,便又能綠瑩瑩的一片。
人命要是沒有了,要想再長成一條漢子,至少也要十好幾年。
在如今穩操勝卷的情況之下,李澤更愿意慢慢地來燉這鍋菜。
以絕對的軍事和經濟壓力來煎迫南方,迫使他們內部生出變化,然后以最小的代價來換取全國的統一。
即便是無法避免打仗,李澤也想把這樣的戰爭烈度,限制在一個較低的維度之上。
而類似這樣的和平演變的工作,北唐一直都在不懈的努力著。南方的商人,南方的無產者,便是北唐重點經營的對象。在經濟之上,北唐也在無聲無息地侵襲著。現在,北唐發行的金銀銅三類貨幣,已經在南方成了硬通貨,正在一步一步地取代著南方自己發行的銅錢。一旦徐想正在做的紙幣流通開來,這件事情就更容易一些了。而做這些的目的,都是在源源不絕地抽取南方的血液。
向訓覺得李澤給了他時間讓他能打造一支更強大的軍隊。
殊不知李澤卻正在利用這個時間,挖空南方聯盟的根基。
雙方都自認為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