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皇帝,但永遠也不可能真按著自己的喜好行事。
就要這一次的黔州談判,李澤更想按著以往的方式快刀斬亂麻。但左右竟然全都是一片反對之聲。便是軍隊,也在這件事情之上沉默不語。
軍隊是最喜歡戰功的,但對于黔中,他們是深悉其中的難度的。一個湘西,便絆住了第三兵團近一半兵力兩年的時間,花費了無數金錢,犧牲了無數的性命才完成,而一個更大的黔州,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大家都是心中有數的。
能和平接受,然后再慢慢地改造,需要的時間更長,但更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如今對于南方聯盟,朝廷眾臣的共識主是益州最后肯定是要打,嶺南肯定是要打,但其它地方,能不打,則不打。
大家都想把錢用在地方的治理之上,用在民生的發展之上。而這,卻是更能讓這些官員收獲得百姓的贊揚和擁護的。
如今的大唐,在政策之上的討論是越來越開放了。薛平這家伙回來之后,做了一個議政,沒有多少實權,但給李澤造惡心,這家伙還是那過去那樣樂此不疲。他甚至向皇帝特別申請在長安另辦了一家報紙,主版都是些風花雪月吟討弄賦的文學內容,但副版之上卻也發行一些諷評時政的文章,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似乎成了監督官員行為的一個編外監察員。像監察委員會對于一些官員的個人私德方面并不太關注,只會記錄而不會上報,除非是要秋后算帳。但他們就不一樣了,那個官員去喝了花酒,那個官員又進了青樓,只要被他們逮著,馬上就會見諸報端。
幾乎沒有他們不敢譏刺的官員。便連徐想因為浙江的一些老朋友到長安請他去了一趟竹軒,一頓酒飯連帶歌舞花銷去了幾百個銀元,都被公布在了報紙之上。
這些行為弄得好些朝中大員們怒氣填膺,想要關閉了這家報館,但最后,終究是不了了之。因為皇帝不許。
這份報紙的受眾,都是大唐有身份有學識的那一批人,你給他們一個公開發泄的渠道,或許還是一件好事,不然他們一直憋在心里,不知道要憋出什么大招來呢!罵出來了,心里不就痛快舒服了嗎?
罵你一頓你又不會少一塊肉。
只要他不造謠生事那就行了。
他真敢造謠生事,你去告他不就得了,要他們賠錢,賠得他們傾家蕩產都行。
當然,你要是真做錯了事情被他們逮著了,那是你活該。
誰讓你持身不嚴,做來不謹呢!
這便是李澤對那些官員們說的話。
更重要的是,李澤很清楚,薛平控制著這家報館是讓他放心的。別看薛平生平最喜歡與李澤作對,但他卻是真正地關心這個帝國,而且希望他李澤萬萬年的。他把薛平弄回來,擺在這個一個位置之上,不就是希望薛平能時不時地找找自己的麻煩,讓自己不至于忘乎所以嗎?
找別的人,誰敢做?
那就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