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猶豫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能完成。”
“嗯!”李澤嗯了一聲:“再說說棣州整體的情況以及對面的平盧的反應吧?”
“平盧候希逸對于我們一直深具戒心,在我們當面,一直是備有重兵,在秦大將軍率兵入棣州之后,他更是將其幾乎所有的精銳力量都布署到了我們正面,根據情報顯示,光是近一個月來,但有超過兩萬官兵被調動。雙方在邊境之上的摩擦其時也一直沒有斷過。在秦大將軍入棣州之前,我們已經在對面占據了數個戰略要點了。圍繞著這些要點,打打停停,一直也沒有停過,只不過規模不大而已。”
“刺史楊衛、長史盧冠,從上任伊始,便一直在為戰爭作準備,這兩年下來,棣州已經積蓄了五萬大軍一年可用的糧草,一旦開戰,左驍衛不需要中樞調動糧草,本地就可以支用。打平盧,用不了一年吧?”李浩自信地看著眾人,笑了笑。
李澤也是笑了起來。楊衛,盧冠,這都是義興社的骨干成員,從上任開始,便在為拿下平盧作準備了,有備而無患,到了需要派上用場的時候,順手就可拈來了。
參加會議的韓琦則是有些震驚,棣州竟然在無聲無息之間便備下了五萬大軍一年的糧草,他們自然不會無令為之,很顯然是受到了李澤的授意,也就是說,在很早以前,李澤便已經打定了主意了。
當然,作為兵部尚書來說,棣州不需要支應糧草,當然是極好的。
李澤花了整整半天的功夫與他溝通了接下來的鎮州朝廷的戰略計劃的改變,才終于勉強說服了這位兵部尚書。
在韓琦看來,這一次的餅,著實有些畫大了。
東北要與張仲武干上一場,以戰促和。這是在今年年內就要完成的事情。
西北要與吐蕃干上一場,這一戰最是難打,前期只怕要吃敗仗,那些邊鎮官兵可不比過去,早就不能打了。而鎮州朝廷卻只有等到他們敗了,支持不住了的時候才能插手,這在形式之上是很被動的。此刻站在了中樞的高度之上,韓琦卻又格外的討厭起這種地方割劇來了,如果能讓朝廷兵馬預先入駐這些邊鎮,吐蕃還會來嗎?只怕吐蕃人會認真地想一想能不能撈到什么東西?可現在,他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邊鎮失敗然后才能插手。縱然只是防守反擊,但戰場之上失了先手,打起來可就麻煩多了。偏生這一次要抵擋吐蕃人的,是李存忠與張嘉兩人的部隊。
張嘉也就罷了,李存忠的部隊,那可都是他韓琦的心頭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