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領命,手舉斧鉞,轉身出大殿而去,而在他的身后,滿堂文武居然旋即隨著他依次離去,轉眼之間,剛剛還濟濟一堂的大殿,便冷清到了極點。站在臺階之上身著袞冕的李恪,霎那之間,熱淚滾滾。
田令孜嘆了一口氣,他最終的希望還是沒有實現,韓琦教給他的最后的救命之舉,李恪并沒有去做。
“陛下,臣這便要去了!”田令孜躬身道。
“你也要去為李澤賀嗎?”李恪冷聲道。
田令孜搖搖頭:“臣年紀大了,在舉行今日儀式之前,已經向李相遞交了辭呈,今日是臣最后一次上朝堂了,明日,臣便告老歸家了。”
再次彎腰行禮,田令孜佝僂著背,有些步履蹣跚地離開了大殿。
大殿之外的廣場之上,數千李澤的親衛肅然而立,李澤大步前行,徑直翻身上了親衛牽來的馬匹,抱拳向著身后送行的文武大臣道:“李澤這便走了,朝廷諸事,便拜托諸位了。”
“祝李相犁庭掃穴,覆滅偽梁。”文武大臣們齊齊抱拳,一揖到地。
李澤輕帶戰馬,蹄聲得得,沿著寬闊的大街,向著城外而去。
而在李澤出發之前,駐扎在武邑,鎮州,易州等地的軍隊,早已經提前開拔。大唐對偽梁最后的總攻,終于開始了。
而此時,在滄州海興碼頭之上,無數的大型海船云集于此,一隊隊的右領軍衛士卒正在長官的指揮之下,依次登船。
對于不知曉內情的普通人來說,大家都以為右領軍衛此次登船出行,是與宰相李澤對偽梁發動全面總攻有關,只有極少數人清楚,船只出海之后,所行的方向與大家的猜測卻完全是南轅北轍。
他們此行登陸的地點是高麗。
第一批先鋒只有五千人,但攜帶著大量的軍械,物資。右領軍衛自從成軍之后,便一直呆在滄州,而右領軍衛征召士兵的條件之一,便是要有精熟的水性,以經常下海的漁民為最優選擇。
所有的一切,都是緣于李澤想將右領軍衛打造成一支真正的水師陸戰隊。
前來送行的高級官員,只有滄州知州候震一人。
“文大將軍,祝此行一路順風,萬事皆偕!”候震道。
“多謝候知州吉言。”文福笑道:“后續大隊人馬、物資,還需候知州大力協助。”
“軍國大事,焉敢怠慢!”候震點頭道:“大將軍盡管一心向前,后續之事,候震必然竭盡全力。”
不再多言,文福拱了拱手,轉身登上了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