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給官府交的賦稅如何?”
“現在的官府好著呢,比過去交的少多了。”巴爺道:“七十畝地,每畝地是五百文,然后就是人丁,每個人一年也是五百文,我們一家子,每年要交給官府的,也就是四十個銀元左右。”
“那你覺得是多還是少呢?”李澤笑問道。
巴爺也是笑了起來:“我們小老百姓,自然是覺得越少越好。不過可不能人心不足羅,現在已經是很好的了。交了這四十個銀元,官府都不再找我們收其它的費用了,跟過去大大不一樣,過去啊,總是有好多好多突然增加的稅賦,要是不交,便抓人呢!再說了,現在的官府還給我們修水渠,修水庫,修道路,干一天還有工錢可以拿呢,過去,都是白干呢!聽人說,是李相爺免了我們的徭役呢,這是一個好官啊!”
過去的徭役,對于老百姓來說,就是懸在頭上的一柄利刃,而李澤則是直接免除了徭役,由官府出錢購買,對于當下來說,的確是徹頭徹尾的一次大變革。
“那巴爺你覺得,官府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需要改進的呢?”李澤問道。
“已經做得很好了,千萬不要變來變去的。”巴爺連連道:“就這個樣子,我們就覺得挺好的。”
李澤一笑置之。看著院子里三個娃娃,問道:“三個孩子怎么不去上學呢?”
“本來是上學的。”巴爺道:“鎮子上有學堂的,還不要錢,不去上還不行,里長會來責問的,家里有孩子不上學的,要加稅呢!不過這不是秋收嘛,鎮子里的學堂都把娃娃們放回來幫著秋收呢,雖說也幫不了多少忙,但能幫著照看一下家里,也是極好的。”
“讀書好,讀了書,見識多了,以后能賺更多的錢。”李澤笑道。
“讀書人尊貴呢,我倒也不盼著我家能有個真正的讀書人,能識文斷字能算帳,就很好了。”巴爺笑道。
說話間,飯菜倒是已經做好了。
把新鮮的疏菜剁碎了與面和在一起,蒸成的麥飯,果然是另有一番風味,豬后腿煮熟了,切成薄薄的片,擺在大碗里,晶瑩透亮,再配上咸菜,菜湯,累了大半天的李澤胃口大開,竟是連吃了三大碗才摸著肚子停了下來。
高密縣令正在心急火燎地往著這里趕,得到消息之后,他一顆心頓時就七上八下起來,當官的,最怕就是上司微服私訪,這要是那些下面的人胡說八道一通,搞不好他這幾年的辛苦,就全都化為泡影了。
好不容易趕到了巴爺家的時候,正好看見李澤一行人告辭離開。這位縣令巴爺是認識的,看到他在李澤面前的恭敬模樣,倒也不以為意,這位肯定是貴人,而且是比縣令大得多的貴人,因為在交談之間,這位郎君,對縣令可是直呼其名的。
“做得不錯!”上馬車之前,李澤笑著對這位縣令說了一句話,頓時讓這位縣令通體舒泰,回頭看了一眼巴爺家,決定等送走李相之后,一定要回來好好問問巴爺都說了一些什么,然后要好好地報答一下這位老漢兒。
縣令很清楚,這位巴爺說得一番好話,可比吏部的考核只怕還更要有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