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早前建立起來的一個個的聚居點為中心,唐人開始設立各類管理衙門。散亂的大漠,正在慢慢地被收攏起來。
這一次的出擊,對于這些部民來說,是深度融入大唐的一個機會。大唐的義興社已經開始在這些地方扎根,在他們的宣傳之中,此次主動加入出征的族民,表現優異者,將會獲得直接進入大唐軍隊的機會,成為一名光榮的大唐軍人。一旦成為大唐軍人,則在退役之前,他們會得到免除賦稅等各項優惠政策。當然,此次出擊期間,他們也會拿到相對應的優厚的軍餉和獎勵。
對于朝廷來說,倒不是差他們這些人去參與戰斗,有或者沒有,并不能影響到大局,他們只是想利用這一個機會,更進一步地加強對于這些部民的統治,更深一步地讓這些部民對于大唐有依存感,讓他們越來越認同于自己屬于這個強大的帝國。
這也是李澤國家論中的一部分。
一起同過窗,一起嫖過娼,一起扛過槍,這樣的情誼足以讓大家更深入地融合到一起。
這使得這支部隊在行進途中,隊伍愈來愈大。而義興社的強大動員能力和統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雖然這些部民來自各個不同的部族,不同的地域,但在行進的過程之中,他們很快地就被整編成了一支支有序的戰斗部隊。
當然,右武衛并不指望這些部民組成的隊伍有打攻堅戰的能力,事實上,這樣的一些部隊,也只能執行一些邊邊角角的任務,打順風仗是沒有問題的,僵持戰就夠嗆,如果是逆風戰,那就不用指望了。
遼軍右軍將軍費裕率領五千遼軍騎兵在隆化與右武衛這支騎兵隊伍迎頭相遇。
而此時,在遵化,張仲武孤獨一擲的進攻,已經開始了。
對于唐軍來說,現在是一點兒也不著急了,韓琦籌劃了許多的遵化會戰,正按著他的規劃在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利用堅固的城墻,先行消滅張仲武的有生力量,挫折遼軍的士氣,然后再全軍出擊,一舉拿下張仲武。
時間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
文福已經攻入到了遼東,耶律元、劉巖統率下的上萬騎兵正從東方一路橫掃過來,張仲武所部的后勤供應已經完全被切斷,現在,他被數面包圍。
糧草的缺乏,寒冷的天氣,堅固的城墻,都是張仲武的死敵。他除了不顧士兵的性命一力向前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出路。
當然,他可以投降,可以張仲武鄧景山這些人的性子,只怕是寧可戰死,也絕不會投降的。
再者,韓琦也絕不希望他們投降。
他更希望看到這幾個與他幾乎爭斗了一輩子的對手,倒在戰場之上,為這一輩子的爭斗,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鄧景山披甲親自率隊沖鋒,張仲武直接將他的中軍大旗推進到了城池的投石機射程之內。一天之內,他的中軍大旗便被城內投石機摧毀了三次,但每一次,這面大旗又都重新立了起來,甚至還再向前了一段距離。
主將們的拼死一搏,讓士兵們別無選擇,畸形的士氣在遵化城前暴漲,一波又一波的狂攻,無休無止的進行著。狂暴的人形浪潮,沖擊著遵化的城墻,城上城下,伏尸遍野。
無數的猛火油彈被投石機投上城頭,大火從一開始,就沒有停歇過,而城頭之上的唐軍亦毫不示彈,一枚枚猛火油彈投擲在攻城的士兵頭上,每一次爆炸,都會讓一大片的遼軍士兵或一聲不吭的倒地斃亡,或者哀嚎著變成一個火人四處逃竄,而這些火人的下場,基本上都是被同伴們補上一刀或者刺上一槍,徹底解除掉他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