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今年不過三十有一,但卻是一個資歷極深的老監察官員了。
他祖藉長安,本來家中小有資財,但在張仲武造反的那一年,因為朝廷為了給高駢所部籌措軍費而大肆加賦加稅,而底層官吏也趁機盤剝貪污,父親被誣陷下獄,為了營救父親,他散盡家財,終究還是沒有救回父親,而母親卻也傷心過度緊隨著父親而去。
楊德悲慟欲絕之下,在一個夜晚摸到了仇人的家中,放了一把大火,然后逃跑了。
一路輾轉逃到了北地,最后憑著他讀書識字,在一戶商家找到了一個記帳的工作,這才安定了下來。一年之后,他被東家看中,將自家的獨生女兒嫁給了他,生活才算是徹底安穩了下來。
但楊德并沒有按照岳父的意思以后繼承他的家業,他想要當官,想要報仇。而作為一個商人,很顯然他是難以達到這個目標的。
所以他無時無刻不在等待著機會。
那時候的北地,讀書識字的人并不多,所以當李澤開始崛起的時候,楊德立時便加入到了當時剛剛嶄露頭角的義興社中,作為罕見的讀書人,他立時便被楊開看中了。
那時,他剛剛二十歲。
如今,他錦衣歸來。
去打聽當年的仇人的時候,卻發現當年自己的那一把大火,竟是將自己的仇人一家,全都葬送在大火之中了。
沒有復仇后的快感,只有悵然若失。
現在的他,當然不會簡單地再將自己的家仇,歸結于當年那個貪婪自家家產的小官,那些如狼似虎助紂為虐的稅丁,捕快,衙役。
在武邑,他學到了很多。
他開始深刻思考這個社會之中的種種問題。
現在,他坐在書桌之后,看著下方那些坐得筆挺的長安縣的捕頭、衙役、書吏,感嘆萬千。當年,就是這樣的一些人,逼得他家走投無路,家破人亡。
別小看了這些人,他們的壞,對老百姓而言,是有著切膚之痛的。
如今,他要改造的,就是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