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的重新被封爵,也意味著經過這么些年的努力,他們這些人,終于再一次地重回到了大唐的主流社會之中。
相比之下,薛氏就慘了一點,比起被流放到西域的司馬氏更加的不如。
現在的西域絕大部分已經被大唐重新控制在了手中,司馬氏在這里也站住了腳跟,如今西域正在薛平的主持之下進行改土歸流,司馬氏一族,也開始在西域重新進入到了政壇,雖然只是一些地方的基層官吏,但時日一久,指不定就再能出現一個大人物。司馬氏進入西域,大力參與到李澤提倡的重建絲綢之路的商業活動中去,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而受到柳氏等人成功的啟發,司馬氏賺了錢之后,也是大力地向當地官府捐錢捐物,不計代價地參與到當地的公共建設之中,名聲卻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而吐蕃的薛氏,就沒有這么好運了。
吐蕃仍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與大唐的關系也很奇怪。吐火羅視大唐為仇敵,德里赤南卻將大唐引為奧援,現在又多了另一股勢力,那就是揭桿而起的吐蕃農奴。
轟轟烈烈的吐蕃農奴起義在持續了兩年之后,已經由最開始的勢不可擋,進入到了困難期。不管是吐火羅也好,還是德里赤南也罷,對于農奴起義,都是毫不猶豫地進行殘酷的鎮壓,有時候在面對農奴的時候,這兩股勢不兩立的勢力,還會聯合起來一起向農奴發動進攻。
現在的吐蕃,社會秩序是混亂的,經濟凋蔽,民不聊生,烽煙處處,強盜遍地。
薛氏身處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中,處境自然格外艱難。
當然,所謂的艱難,也只是相對河東當年的另外一些大家相比而言。將自己的大本營安在拉薩,緊緊跟隨著德里赤南,將自己作為德里赤南與大唐聯結的中樞的薛氏,在吐蕃如今也是頗有名氣。
看著這位不是故人的故人,李澤也顯得頗為唏噓。當年的恩怨,隨著如今李澤的大局鼎定,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也是隨風而去。如今對方在吐蕃努力經營,卻也是為了大唐未來的謀劃,薛氏也算是盡心盡力了。也算是為國家,為民族在貢獻著自己一分力量的薛氏,李澤早就沒有了任何芥蒂了。
如果能成功地將吐蕃吞并,薛氏將會是李澤這個棋盤之上極為重要的一枚棋子。
“這些年,在吐蕃過得還算適應?”李澤問道。
薛均恭敬地叉手為禮:“謝李相關心,在下倒是習慣了。與繁盛的大唐相比,那里雖然僻遠了一些,卻也有一些其他的好處,在下于閑遐之余,倒是經常出去走走,天高云淡,青草茵茵,看看白云蒼狗,蒼鷹翱翔,牧人驅趕著牛羊游走,倒也使胸襟開闊了不少。倒是這一次回來反而有些不適應了,說來慚愧,回來之后,飲食居然不適應了,拉了好幾天肚子呢!”
李澤笑了起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嘛,好了嗎?要不要讓金源來給你看一看。”
“這點小事,哪里敢勞動金太醫,早就好了。”薛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