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遙遠的北方,那里有一棵世界上最高的大樹,大樹枝葉茂密,樹根之長便有九萬里,大樹的高甚至能和天齊名,傳說它的一片嫩葉便可解世上所有疾病;而那里的生物幾乎都在它的庇佑下棲息生存,后人為了紀念它,給它起了一個名字,“世界之樹”!
世界之樹上有很多樣式各異的果子,傳說這些果子都是由法則變化而來,世界之樹則像一個囚籠將它們關閉起來,防止它們擾亂世間秩序。
而也在傳說中,一只幼小的獼猴在同伴的慫恿下,曾趁世界之樹不注意,偷偷摘下一棵紅彤彤卻只有一個手心大小的果子,結果它一吃,明天醒來,發現自己弱小的身體居然變得高大無比,它跑到清澈的湖水邊,更是驚奇地發現自己的額頭上長出來第三只眼睛,它抬頭一看,便能目視千里。傳說一只犀牛路過世界之樹的時候,發現世界之樹的盤根上居然長出來一棵紫紅色的大果子,犀牛好奇地將果子吃掉,結果身體變得如同鋼鐵般堅硬,頭角上的牛角更是變得高大彎曲,力氣之大可排山倒海,口食星辰;而更是在傳說中,人祖吃下世界之樹的果子才開啟的修仙之路!
世界之樹的東側有一枝粗長的枝干,按道理來說枝干上應該有很多的果子,可這條枝干上只長有三個又大又圓的果子,三顆果子整整齊齊地排成一行,最左邊的是一顆紅色但心核心卻是粉色的果子,右邊則是藍色通白顏色的果子,最中間的整體上為青一色,后人按順序分為(愛,思考,智慧)。
愛特別調皮,所以思考和智慧都不喜歡它,但礙于無法走動,所以有時也只能無奈聽著愛的廢話連篇,比如此時此刻,愛望著天空的雄鷹,羨慕地說道:“如果我能像它一樣自由地在空中翱翔多好啊!”
智慧聽完嘲諷道:“只看到幸福之處,卻看到不到黑暗之處,這樣的羨慕,何其可笑!”
愛鄙視地晃了晃果子,語氣不祥道:“你怎么這么沒事找事干呢?我就說說羨慕怎么了!”
思考這時站在智慧這一邊說道:“愛啊,你就不要羨慕它們了,安穩地成長下去,何不其樂融融呢?”
愛憤怒地說道:“你是智慧的朋友,你自然是要幫智慧說話唄。”
思考沒有再說話,智慧雖然鄙視愛,但也不敢和愛有什么爭吵,因為智慧知道自己在話語上說不過愛,而且每當智慧和愛說多了話,智慧的知識就會混亂,智慧可不想這樣,所以三人一直處于一種還算平和的狀態。
愛每天都會發牢騷地說羨慕這,羨慕那的,今天羨慕天邊的云朵,明天羨慕吃香蕉的猿猴,后天甚至還會羨慕自己頭頂上嫩綠的葉片,而思考和智慧則會每天聲討各個方面的知識,但可笑的是,它們雖知天下間的所有難點,但從來沒有實踐過,沒有動手做過,和紙上談兵很像,但只不過他們說的似乎都是正確的罷了;思考和智慧的交談愛是不能參與進來的,因為一當愛的參與,智慧就會變得極其不穩定,有時是在演算這方面,有時是推理或者驗算方面,反正只要愛插上話,智慧的推理就必須進行多次甚至是好幾天的驗算才能結論出答案在心間。
有一天思考突發奇想,對著智慧說道:“我們要不要把愛送走算了,反正它也想出去見見外面的世界。”(這里的它自然是指愛)
智慧一聽,也覺有道理,而且在智慧的腦海里,這好像是雙贏的效果,在智慧充滿寰宇的世界里,智慧推算了無數次愛離開的結局,得出來的結論都是好的,至少哪怕好像最壞的結局也是利大于弊,智慧與思考的組合每每都是這樣,思考提出假設,智慧在自己的腦海中進行實驗,對照,驗算,然后最后在得出結論,智慧沒有拒絕的理由,所以很快便答應了思考的提議。
思考敲了敲愛的腦袋,愛自然是惱羞成怒地看向思考,思考賠笑道:“想不想出去走走?”
“怎么,你有辦法?”愛貼近思考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