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疑惑,但大家都是實在親眷,又都是聰明人,聽到流言風聲的時候基本都明白怎么回事了,很是順利的就把婚帖換了。
吳家換婚帖的時候最利索,甚至表示自己家今兒才拿到的婚帖,是宋明理和顧暖的。
宋老大拜別岳父岳父后,一路上都憨憨的笑著,心里感慨:媳婦可真得好好選。
婚帖不僅換了內容,婚期也改了,二月初三,宜嫁娶,也是個黃道吉日。
選婚期的時候一般都會選出三到五個,都不用再找人,直接挑了日子最后的。
裴玉發現自己的問題后,立馬跟著宋恒學婚事方面的知識了。
宋老大和吳氏原本被調教的差不多了,這些流程事物也都能得心應手的打理,雖然再有些麻煩,但并不難做。可如今看到娘要親自操持,這心里一緊,不由得更認真緊張了幾分。
宋恒這回教導的更仔細,不僅有普通人家的禮數還有官家的,至于侯門世家之類的就免了,宋家目前距離還遠。
裴玉是主要“學員”,宋老大夫妻是“旁聽生”,還帶個宋明智來“陪讀”。
為啥帶上老四呢,宋恒和裴玉是打算讓這小子以后撐家的,自然也要好好培養了。在才學上不用費太多心思,這家事上還是要的。
畢竟宋恒以后是不會再教導這些的,新媳婦頂多讓吳氏帶帶。
老四的媳婦以后肯定是仔細挑選的,這方面沒大問題,有問題就讓老四自己兜著,反正他們不管。
宋明智也沒反抗,乖乖的當好學生,還自帶筆記的那種,估計心里也明白夫妻倆對他“放養”了。
剛剛十歲的小宋狀元表示:爹不疼娘不愛,寶寶心里苦,想養個童養媳了。
宋老大夫妻看著最小的弟弟認認真真的樣子,疑惑都收回去了,趕緊擺出最認真的態度。
事情解決了,村里的風聲也不少,直到月底這事才消停了下去。王念娣也被裴家二房夫妻帶去了驛站。
宋明義休養好了以后,每天都認真的練武,幫家里做活,一點不對勁都沒有,就是換了個屋子睡。
宋家其他也有些不習慣,主要是吃食這方面,王念娣不在了,家里的伙食下降了一個檔次。
王念娣在廚藝方面是天賦型選手,還有裴玉教的配料方法,簡直如虎添翼,家里人都吃習慣了,胃口被養起來了。
但沒人說出來,只是大家開始的那幾日都少吃了半碗飯,后來裴玉擔了做飯的事情,這情況才好轉。
裴玉的廚藝也是不錯的,加上家里的調料都算齊全,油也放的足,這飯菜反而比王念娣做的好吃些,畢竟王念娣可不敢多放調料,都是省著用的。
裴玉其實不愛做飯,前世就很少下廚,因為處理食材是很惡心的過程,特別是肉類,每次做完菜她自己都已經沒胃口吃了。
而如今,宋家用的大鐵鍋,炒菜油煙重,還沒有抽油煙機,一開始她被嗆了好幾次。
現在習慣了倒是還好,主要吳氏發現她不喜歡處理食材,后來都很仔細的把食材先處理好了,裴玉只要去掌勺就行,這大大降低了裴玉對下廚的反感度。
顧暖對裴玉一直是有敬仰之情的,每次裴玉炒菜,小姑娘都留在一旁幫把手,想學廚藝。
裴玉自然欣然教導,每次炒菜都仔細解說著,她小時候家里也是炒大鍋菜的,每天都在灶臺看火,聽老媽說炒菜的訣竅。
當然,她那時候沒仔細聽。但不妨礙她思念一下,把顧暖看成曾經的自己。
顧暖在廚藝方面的天賦沒有王念娣那么高,但也不差,只要認真做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吳氏至此看著顧暖的眼神都是發光的,她不愛碰廚藝,對這方面一點興趣都沒有,所以有個會做飯且愛做飯的妯娌,她是十分高興的。
二月初二,周氏帶著兒媳婦來接顧暖去族長家,明兒顧暖要從族長家出嫁。
屋子還是原來那間,顧暖看著原先住過的屋子有些恍惚,她和弟弟的人生就是從這里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