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核對檢查完畢,考生還要進入旁屋寬衣檢查。
“解發袒衣,索及耳鼻”,搜身是防止考生作弊的必要手段,沒有人能反抗。
除非你是皇室宗親,就連世家科考也要過這一道程序,據說,前朝末年的時候都是如此。
縣試是露天的,一人一桌,之間的間隔走道也夠大,考官坐在上面一目了然,別說脫衣服,就是有點大動作都被看的一清二楚。
所以縣試的搜身不需要全脫,但還是會進行全身檢查,只能剩個大褲衩的那種,衣服會被各種查看,厚實的還會被剪開,看看里面有沒有夾層小抄。
這還是好的,后面府試開始要全裸搜身,甚至更嚴格的也有可能。
走出來的宋恒眸子微暗,他真沒想到時隔二十年后還會被搜身
雖然此前知道科舉的流程,可真體驗了一遭,他只想殺人
心里已經進入地獄模式的宋大佬,默默的接過號牌,神色平靜的不行,完全看不出一絲心態爆炸的痕跡,仿佛跨出門口時的那絲暗色只是錯覺。
所以說啊,做人上人的不僅榮辱不驚,還特別會裝。
宋老大敏銳的感覺到了爹的氣場不對,他對大佬的氣場感應已經是一流的了,有丁點不同都能察覺到。
稍稍一想他明白了,爹要面子的,搜身肯定覺得丟臉了。
這么一想,心里的緊張瞬間沒了,他還有一丁丁丁點想笑,見到爹吃癟了,難得啊。
父子三個陸續拿著號牌進場,路上碰到都沒有交流,眼神都不觸碰的。
考場一共有兩處,都是露天的,一百多名考生,一個院子坐不下的。宋恒和宋明智一個考場的,宋老大在另一個。
考生們進場后都很安靜,拿著號牌就去找位置坐下,安安靜靜的等著開考。
考場四方都有官差站著,監考官三位,主考官一位縣令兩邊跑,滿場考生都被全方位盯著呢。
縣試,考一天。由知縣主持,第一名取縣案首,取前二十人為童生,童生可參加府試考取生員。
一天連考三場,中午的時候縣衙會發清水和食物,大多是饅頭和饃饃,切碎的那種,防止有人藏紙條作弊。
份量也不多,一人一碗,不管飽。
銅鑼聲響,考場正式封閉。縣令入座后,第一場試卷發放。
第一場為正場默寫題目指定篇章百字四書五經范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試帖詩類似于高考作文;
宋老大激動的看了看試題,瞬間眸子瞪大,咧嘴笑了。
嘿,他竟然都會
縣試題目對讀書人來說都屬于基本知識,其中默寫題型更是基礎中的基礎,四書五經背好了都能答得出來。
這也是宋恒說有把握的原因,宋明孝在基礎這方面是有優勢的,宋家的書籍可不差,原主也是認真鞭策過宋明孝的。
宋家科舉相關的書籍十分全面,四書五經的大家注解就有不少,基本科舉覆蓋到的都有。這就是真正讀書人家的底蘊,祖上有先人出息的終究不一樣。
宋恒祖父回鄉后就專門批了一份注解,都是他自己的心得見解,還有科舉相關的經驗等,是為了后代子孫特地準備的。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宋家這樣的都有這些底蘊,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自然更恐怖,寒門和世家大族的差別是真的大,光讀書資源就天差地別了。
第一場最為簡單,時間是一個時辰,時間到,官差就會下來收卷子。
宋明孝寫的認真,在最后一炷香的時候才放下筆。
雖然覺得自己都答上了,但他心里還是沒多少底,但比開考之前的心態要好多了。
宋恒和宋明智穩得一批,下筆如有神,收筆很平穩。縣試宋恒是正常發揮的,他得試水,畢竟沒經驗。
主要怕馬有失蹄的時候,科舉是擇優選取的,只取前數十名,要是托大藏拙最后沒上榜,那可就好玩了。
宋明智倒是得收著,才十歲,不能太突出了,宋恒對他的要求是“堪堪過關”。
這可難倒狀元郎了,別人想著怎么寫才能考的更好,他則想著怎么寫才不會太好。
因此寫試帖詩的時候還挺費腦子,少年的神色思考糾結的很真實,縣令原本看到小少年很意外,這個年紀的考生可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