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柔心想,剛剛不就是她催的緊,他才下令集結人馬的嗎,又何來此問,于是說:“是啊。父皇性命攸關,天下落于逆王之手,刻不容緩啊!你剛剛也催本王催的緊啊,怎么,有什么問題嗎?”
陳清悟向趙懷寧躬身做禮,說道:“王爺難道不防著狄戎嗎?郢都乃趙國和狄戎的邊境,王爺領兵戍守邊疆,為的就是震懾狄戎,否則咱們這邊討伐逆王,后院起了火,屆時顧前不顧尾,豈非讓狄戎坐收漁翁之利。”
趙懷柔拍了拍腦袋,一定是他半夜驚醒,沒有精神,才沒有想到這層:“本王大意,多謝姑娘提點。那依你之見現在該如何呢。”
陳清悟想了想,說道:“我們在來的路上碰見了來詔王爺回宮的士兵,又在金陵城外見到了士兵張貼捉拿雅心的海捕文書,想必逆王已經知道了雅心姑娘攜帶詔書出逃,所以我想,郢都人馬應當不動,一來防備狄戎來犯,二來可以迷惑逆王,以為王爺還在郢都。咱們再兵分兩路,我回粹城領兵兩萬,王爺您悄悄去函谷關求援王將軍。咱們再一齊北上,在濱州匯合。為保萬全,可抽掉郢都一萬人馬跟隨其后。”
聞言,趙懷柔更是吃驚,此女心思謹慎,比起一些軍中師爺更要智高三分,于是夸贊道:“陳姑娘師承太乙門,若是武功高強本王倒是可以料到,可心思如此縝密,倒令本王驚訝,方才姑娘說,要去粹城領兵,難道姑娘還有領軍的大能嗎?”
陳清悟挑了挑眉,說道:“在下十四歲上戰場,跟隨父親三戰狄戎,時任前鋒主將,因此在粹城的護城軍中也還有幾分威望,待我歸家,和父親講明前因后果,我父親定會讓護城軍全力協助王爺的,不過護城軍的人不多,只有兩萬多,王爺還是得盡快求援其他將軍軍侯才行。”
趙懷柔點點頭,安排一名侍從冒充他住進他的房中,讓心腹帶領一萬人馬隔日前往函谷關,陳清悟即刻回粹城領兵,而他和雅心,則趁著夜色悄悄出了城,往函谷關而去。
而另外一方,皇城之內,王妃許氏,停棺三日下葬,這方事剛了,宮人急忙跑到王府,告知趙懷寧太上皇病情加重,已經是彌留之際趙懷寧匆忙告別前來送書吊唁的姜華年,急匆匆回宮去了。
姜華年和侍女輕聲說:“陛下可真命苦,妻子剛剛下葬,父親又到了彌留之際,他得有多難過呀。”
趙懷寧硬著下午的艷陽回宮去,到了寢殿中,他的父皇,已經衰敗的像腐朽的老木,安渡王趙懷瑾跪在床前,太醫在一旁隨侍,太醫看到趙懷寧過來,忙道:“參見陛下,太上皇怕是已經不行了,呼吸緩重,神智不清,臣無力回天了,陛下,還應早些詔各位太妃過來,也好見太上皇最后一面。”
安渡王趴在床邊,眼淚早已打濕了床邊的錦緞,父皇的面色蒼白,眼看著只能出氣不能進氣了,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他身后的趙懷寧!現在的皇帝陛下!可他為了母妃,不得不生生吞下這股恨意。
他需要等待,等待時機。
趙懷寧點點頭,:“王安,派人去請各位太妃,元太妃就不必來了,元太妃病的愈發重了,不好挪動。”
王安領命退下,趙懷寧想了想又說。:“派人去請朝中三品以上大員來此送父皇最后一程吧!”
王安頓了一下腳步,頓時領悟了趙懷寧的意思,他是想要這些東西大臣親眼看見他的父皇離世,這樣多少都可以打消大臣們心中的些許疑惑。
只是,元維安勢必會鬧著見元妃了。
將夜,宮中喪鐘敲響十三下,趙乾令駕崩,宮內所有人悲怵痛哭一夜,次日,趙懷寧命人將太上皇的死訊傳于各地,由他繼位為帝。
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