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寨煉鐵廠位于后世的播州區,在如今這個時代,可以算得上是遵義府最大的煉鐵廠了。月亮巖那個因為長時間過度開采,從康熙時期到如今,斷斷續續的被封了幾次后,產量已大不如前了。
遵義府雖然被義軍占領了,但是新寨煉鐵廠這里卻沒有受什么影響,不但如此,看上去還比以前更加的繁忙了。
黎漢明來到這里時,首先看到的不是繁忙的景象,而是臟亂差的環境。
看著眼前這番景象,黎漢明拿出一塊手帕捂住口鼻后對身旁的一個護衛說道:“去把這里管事的叫來!”
“是!”護衛應了一聲后便下去找人了。
黎漢明捂著口鼻皺著眉頭站在原地等了沒一會兒,護衛便領著一個約莫四十多歲的老人走了過來。
“下官余介揾見過明王!”老遠的,余介揾便跪下見禮道。
黎漢明見狀皺了皺眉,道:“起來說話!”
“謝明王!”余介揾依言稱謝起身。
黎漢明此時沒有糾正對方的打算,便直接開口問道:“廠里可有石灰?”
“回明王,有的!”余介揾有些疑惑的回道。
聽到余介揾的回話,黎漢明點了點頭,交待道:“讓人用石灰把整個煉鐵廠都撒上一遍,還有,讓工人們把住的地方收拾干凈,明天我再來看。”
不是黎漢明窮講究,而是這個時代的疾病不少,在特效藥沒有出來之前,只能預防。再說他可沒有古代人這種抗疫體質,要是不小心染上點什么病的話,隨時會嗝屁。
正事雖然很急,但也不急這一時半會兒。
安排好之后,黎漢明便匆匆離開煉鐵廠返回了城里。
回到小院的黎漢明先是沐浴了一番后,才開始干正事。
明天算是新團體正式行政的第一天,對于施政綱領,黎漢明早已想好了,決定先從土地著手。
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中國歷來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大國,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農民的土地問題是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如何,關系歷代政權的興亡治亂和社會經濟的繁榮衰替。
唐代均田,故有貞觀、開元之治;明初裁抑豪強地主,因而國富民殷。反之,如土地集中于巨富官紳,農民失所流離,則生產力遭到破壞,莫不釀成大規模農民起義。
在封建社會中,農民是主要的生產者,土地是他們進行生產的命脈。農民要求獲得土地,以平均地產為核心的平均主義思想,是他們階級意識形態的主要反映。
平均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想,有著它的演變過程、不同的歷史作用和利弊。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時期,它是落后的、倒退的和反動的。
但是,在反對封建地主所有制,打破封建大地產對農民的桎梏中,它不僅是一面鮮明的旗幟,而且是進步的和革命的,因為它起著推動生產力發展,解放生產力的歷史作用。
所以,黎漢明施政的第一個綱領,便是為了保障百姓的權利,從而獲得天下大多數人的支持。
土地改革制度有現成的,黎漢明只需要把后世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和建國后土改相結合,從而整理出適合這個時代的土地制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