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是說炮筒鏜床嗎?”吳阿六有些不確定的問道。因為黎漢明給了他好幾張圖紙,讓他帶到廠里來讓大家研究。
黎漢明點了點頭回應了一下,他給的炮筒鏜床的圖紙是英國人J.威爾金森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那種炮筒鏜床,這種鏜床也是在以前的水力鏜床改進而來,將來還可以改進成氣缸鏜床。
確切地說,這樣的鏜床是一種能夠精密地加工大炮的鉆孔機,它是一種空心圓筒形鏜桿,兩端都安裝在軸承上,用水力來帶動并使其對準中心固定的刀具推進,由于刀具與材料之間有相對運動,材料就被鏜出精確度很高的圓柱形孔洞。
“回明王,因為那東西部件繁雜,如今還在打造部件階段。”得到黎漢明確認后,吳阿六便回道。
聽到吳阿六這么說,黎漢明雖然不懂制造,但光看圖他就知道,部件確實繁雜,反正他是搞不懂。
想到這兒,黎漢明便說道:“那個你們慢慢研究吧,火炮的事情準備的如何了?”
他這個人有自知之明,不會就是不會,可以慢慢學,但是從不會在自己不會的領域指手畫腳,還是那句話,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反正鏜床他已經在杰卡斯那里定了,實在不行,就只有等實物到后再模仿就是。
來到這個時代的好處就是,工業已經在慢慢開始發展了,實在做不出來的東西,在國外找找或許也能買到。
聽到黎漢明問火炮的事,余介揾想了想回道:“回明王,自從你給出了鐵模鑄炮法,匠人們已經在鑄造模具了。”
這種鐵模鑄造的辦法其實古已有之,歷史上記載其被采用拿來鑄造火炮卻是到了清朝。
但是黎漢明在這里卻沒有發現,或許是所處的地理位置太過偏僻的原因。
這種方法其實沒有什么技術難度,或許是因為對匠人們的忽視,才導致現在的匠人根本無法想到這個辦法。
所有有時候難得不是技術,而是發現技術。
這個時代大多數用的是泥模鑄炮,改換成鐵模鑄炮也很簡單,鐵模鑄炮法的要點就是先鑄出鐵模,要想鑄造鐵模又得先制造泥型,然后用車板旋制內面,使表面光潔,形狀規整,烘干。
接著就利用泥型翻鑄鐵模,將炮口那一節倒置在泥制平板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干后,蓋上泥制平板,將型箍緊,澆注后便得到第一節鐵模的一瓣。
隨后便用這個法子鑄成另一瓣鐵模,然后逐節澆注,就鑄成層層榫合的整套鐵模。
最后用鐵模鑄造鐵炮時,先在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涂料,再涂刷極細煤粉調制的第二層涂料,然后箍緊鐵模,烘熱、裝配泥芯,澆入鐵水。待凝固后,立即脫去鐵模,趁炮身還是紅熱時,清除毛刺,除凈泥芯,得到成品火炮。
不過為了讓火炮的炸膛率降低,黎漢明采用空心陶芯代替泥芯,在空心陶芯中注水的辦法讓炮管內的鐵冷卻,也就是內模水冷法。
這也是炮管冷卻技術的土辦法,只求能夠減少炸膛率,生產出優質的鐵炮。
想到這兒,黎漢明便點了點頭說道:“行,等火炮鑄造出來后,派人來通知我就行。”
了解了一番煉鐵廠這邊的進度后,黎漢明便打道回府了。
不過他剛回到城里,黎愷、黎兆勛兄弟二人便有些尷尬的找了過來:“明王,那個招兵出了點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