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漢明聞言想了想回道:“不瞞先生,如今我正在訓練一支新軍,軍中急缺軍醫,倒不是讓先生如軍去做軍醫,我是想讓先生與我一道,培訓一些軍醫出來,將來也少犧牲一些將士。”
王清任聞言皺著眉頭想了想后便問道:“這倒是不難,就是不知道明王打算如何培訓?要知道,很多東西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學會的。”
“不用那么麻煩,只需教會他們如何處理傷口,如何接骨正骨就可以了,最主要的是,得教會他們如何處理槍傷箭傷。”黎漢明搖頭笑了笑說道。
在訓練新軍的同時,黎漢明也沒忘了了解對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對手,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要了解清軍,如果光從后世的小說、影視中了解的話,恐怕你就只有死路一條了。
除了派出探子四處打探外,好在礦山里還有幾千綠營兵俘虜,綠營兵如今算是清軍中能戰的部隊了,從他們口中總能了解個大概。
其實清朝自皇太極時代編練漢軍八旗,滿語烏真超哈,漢語譯為重火器兵,從那時起滿清就有了成建制的火器部隊,當時滿洲八旗六萬余人,蒙古八旗兩萬余人,漢軍八旗三萬余人,八旗軍十二萬人中,火器配備約占四分之一。
滿蒙八旗基本上都是配弓箭的輕騎兵,漢軍八旗則多是鳥槍和紅衣炮組成的火器部隊,是以滿蒙善野戰,漢軍利攻堅。
滿蒙八旗入關后每朝都會按一定比例抽調部分官兵改習火器,如護軍,親軍,虎槍,善仆等營,火槍騎兵均要占據一定比列,前鋒營,步軍營火槍比例則為半數,康熙時成立的火器營,乾隆時成立的健銳營則全部使用火器。
火器在清軍的總兵器庫里一直處于較高的配置,乾隆朝以前,由于當時火槍射程和精確度均不如弓箭,是以弓箭是做為八旗滿蒙官兵及清軍將領的主戰武器,而鳥槍則主要是步兵在使用。
換句話說,當時大多清軍士兵使用的是鳥槍,弓箭是作為騎兵等精銳兵種來配備的,當然,八旗前鋒營等近衛騎兵也裝備相當數量較為先進的鳥槍。
綠營兵的單兵和輕火器的配備率其實一直高于八旗,原因是八旗以騎兵為主,綠營則步兵居多。
這時火槍的精確度,裝填速度甚至射程都不比弓箭占優,尤其在馬背上更難掌控,是以八旗騎兵如無特殊原因大都配備弓箭,當然騎射技藝是非常難以掌握的,而且拉弓需要超強的體魄,培養一名合格的騎弓手比訓練一名合格的火槍手周期要長很多。
按乾隆年的建制,綠營無論標協營汛,守兵鳥槍配備四成,綠營戰兵配備五成,沿海水師配備六成。
據黎漢明審訊俘虜后得知,前些年征討大小金川時,數萬綠營步兵里頭鳥槍已然占到了八成,這已是冷熱兵器混用時代火器所占的最高比例了。
加上清軍又特別好逸惡勞,大量的私下改制式弓箭為鳥槍,是以清軍各省綠營無論是何兵種,鳥槍數量到如今已普遍達六成以上。
刀傷劍傷都還好處理,但是一旦受了槍傷的話,在這個時代無異于被判了死刑,這也是黎漢明要大力培訓會治槍傷的軍醫的原因。
如今不光是他自己的軍隊在大量裝備火器,清軍也不差。
到時兩軍對射,除了考驗火器的差別外,運氣也是一部分,最后就是醫療條件了。
醫療條件好,軍士們就算受傷也不用擔心,士氣也就起來了。
作為選修過緊急救護課程的黎漢明來說,基本的傷勢處理他會,但是需要開刀之類的重傷就不是他所能的了。
好在如今找到了一個喜歡解剖的醫學家,相信在黎漢明后世經驗的指點下,救治槍傷的問題一定會得以解決。
眼見天色已黑,黎漢明便問道:“先生是現在與我回軍營還是明日自己去?”
“我得回客棧收拾一番,明日再去吧。”王清任想了想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