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和大人,一個人在這兒喝...喝悶茶呢?”紀曉嵐剛下值,路過福樂茶館時,晃眼看到了一個熟識的身影,便連忙上前打招呼道。
后世的文學作品中,和珅和紀曉嵐是一對歡喜冤家,兩人常常拌嘴,希望對方出丑。而現實里,和珅和紀曉嵐只是互相尊重的忘年交朋友,并沒有太多接觸。
和珅和紀曉嵐相差二十六歲,晚年的紀曉嵐對待和珅的態度就是盡量保持距離,除了不可避免的工作,其他方面都是敬而遠之。
和珅年紀尚小便得盛寵,和珅也沒有針對過紀曉嵐,兩個人根本就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和珅也沒把紀曉嵐當對手。紀曉嵐是個純文人,從來都沒有妨礙到和珅貪斂財物,所以兩人的關系還一直都是平安無事的。
紀曉嵐任官五十多年,年輕時才華橫溢、意氣風發。晚年的紀曉嵐卻是收斂鋒芒,甚至關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愛與人交流,并且還有口吃的毛病。
和珅聽到聲音,抬頭看了一眼,見是紀曉嵐,便起身拱了拱手道:“紀大人下值了,請坐。”
紀曉嵐也不客氣,招手叫了一杯茶水后,便坐在了和珅的對面,見和珅愁眉不展的樣子,便問道:“和大人這是有心事?”
“唉,還不是銀子的事鬧的。”和珅聞言嘆了一口氣后搖了搖頭說道。
見是銀子的事情,紀曉嵐也不好多說,便轉移話題道:“和....和大人,你.....你在軍機處待....待了這么些日子,不知有沒有心得可傳授與我?”
聽到紀曉嵐這么一問,和珅頓時明白了,笑了笑說道:“倒是略有心得,八個字:大事大約,小事小心!”
“大事大約,小事小心?”紀曉嵐重復了一遍后,有些不明所以,便問道:“何解?”
“朝廷大事,都有固定的模式處理,你比如說,西北、山東有災荒,就派錢糧救災;西南有叛亂,就派兵前往平叛就是。這些都有前例可查,反而不必大傷腦筋,大約照辦就沒錯了。”
說到這兒,和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后接著說道:“如果皇上交辦的是小事,那就得小心了,這越小的事啊,你就越得小心。小事往往沒有前例可查,律法又沒有細則,抓不準皇上的心思的話,很可能就會倒大霉了,所以才說小事小心!”
“原來如此!”聽到和珅的話,紀曉嵐才恍然大悟的點了點頭,裝著不間意間的說了一句:“看來兵部軍餉這事兒不好辦吶!”
軍餉的調撥是戶部的事,戶部由和珅掌管,所以嘉慶此舉不明而喻。
和珅聞言也是心中一動,連忙舉起茶杯說道:“和某以茶代酒,先行謝過了。”
紀曉嵐見狀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后說道:“和大人,我這兵部尚書算是做到頭兒了,這兩天就得調任左都御史了。”
左都御史,又稱總憲,明清時期都察院主管,掌院事,順治五年定制,滿、漢各一人。初制滿員一品,漢員二品。十六年改并二品,雍正八年俱升為從一品。
左都御史為長官的都察院,除“職專糾劾百司”之外,還有兩項重要職能,其一為天子耳目,即所謂的言官,在特定時期特定情況下甚至可以風聞奏事;其二為重案會審,即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三法司就是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和大人,咱們還是說點正事吧,山東那幫貪官啊,把人吃的糧食,換成了牲口吃的麩糠,這件事兒和大人可....可知道?”提了一嘴自己官職的調動后,紀曉嵐便正了正色說道。
和珅聞言點了點頭,面不改色的應道:“和某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