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想象如此一首優美恬靜的曲子,竟是出自一只吃起東西來狼吞虎咽、姿態毫不優美甚至是粗獷豪放的熊,任何人看到這一幕怕都會驚掉下巴吧,感嘆造物主造物之離奇荒誕以及不可捉摸。
“咕咕”吹完一曲后,又示意明月再和它合奏一曲,如此連奏數曲,換成旁人,早就懷疑這小家伙究竟是熊還是人,明月卻早已見怪不怪了。
明月第一次見到“咕咕”,也是在這樣一個桃花飄飄、竹風送爽的晴朗月夜。
猶記得那日,明月正對著天上星月感嘆自己資質之差,忽聽到竹林間似有什么東西在“窸窣”響動,趕到那里時卻什么也沒看到,但回來的時候卻意外發現,自己帶來當點心的云糕不見了。
明月疑惑地四處尋覓,直到發現了擺放云糕巖石旁的那兩行小腳印。
明月隱約猜到了云糕丟失的真相,玩心大發,便貓著腰跟著腳印去尋找。果然,七繞八拐后,她終于在一棵大樹后找到了案犯——一只正胡吃海塞、滿嘴糕點沫、吃香滑稽的小浣熊。
真相大白,明月不禁感嘆此熊之聰慧有靈——剛才林中的動靜分明就是它的“詭計”,目的就是將明月調虎離山。
小浣熊吃得正歡,沒提防有人這么聰明,竟然不消片刻就將它人贓并獲,惱羞成怒下(因為明月分明看到它雙腮這一刻紅了),眼中兇光畢露,沖她惡狠狠地呲了呲牙。
就在明月哭笑不得地準備防守時,許是那小熊并沒察覺她的惡意,忽又收了呲出的牙齒,轉頭繼續吃,好像在裝作沒看到她。
“咕咕,你這是在掩耳盜鈴嗎,你真可愛!”明月“撲哧”一笑,灰暗的心情頓時撥云見日,在她心里,此時已喜歡上了這個小家伙。
所以,自此以后,明月只要一有空,都會帶些自制的云糕來這片竹林,逗逗這只貪吃的小浣熊。
明月給它起的“咕咕”這個名字,小浣熊似乎很喜歡,只因每次這么喊它,它都會“咕咕”地回應幾聲,扭扭屁股。
只是讓明月感到美中不足的是,連喂了咕咕好幾次后,小家伙始終對明月保持著高度的警惕。
比如,明月好幾次想替它順順翹起的毛發,卻都被那小家伙靈巧避開,甚至還被它狠狠兇了一眼。
有好幾次,明月都被氣得大罵咕咕就是頭“白眼熊”,可每次她想不投喂糕點、好好懲罰一下它時,卻在看到小家伙那歪頭等待的可愛表情后,心中一軟,瞬間繳械投降。
明月發現咕咕是頭很有音樂天賦的熊,是在不久后某個雨過天晴的晚間。
那晚,明月將糕點丟給咕咕后,第一次在小家伙面前彈琴。卻見咕咕聽完一曲愣住了,小眼睛眨了眨后又轉了轉,隨后竟迅速跑得不見蹤影,連尚沒吃完的糕點都不管不顧了。
就在明月反思所奏之曲怎生這么難聽時,咕咕銜著根綠油油的東西又回來了,明月定睛一看,不由愣住了——小家伙嘴里含著的,竟然是一根竹簫。
咕咕端正坐下,如人一般雙爪扶住竹簫。明月正覺疑惑時,一縷醉人的簫聲忽從那簫尾流出,驚得她“啊”的一聲大叫,巖上的琴也險些被碰翻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