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求父皇貼出告示,全城通緝兩人。一人名叫李龍,另一人名叫潘老。兒臣此次就是被他們所劫,而照顧兒臣多年的莫嬤嬤,因為保護兒臣,被他們活生生打死。兒臣方才流淚,不是因為兒臣在民間受的苦,而是為莫嬤嬤感到不值。所以,求父皇成全。”淳于寒薇說著,重重的磕了一頭。而后眼淚又不停的掉了下來。
畢竟淳于寒薇的母親去世后,莫嬤嬤將淳于寒薇一手養大,所以,兩人的情誼早已情同母女。如今,莫嬤嬤為護自己無恙,而被奸人所害,她怎能不傷心,怎能不為她報仇。
淳于征起身,將淳于寒薇扶起來。安慰道:“好孩子,快起來。”
淳于寒薇起身后,淳于征卻發現她的雙眼已經哭到通紅了。淳于征見了,一邊憐惜的幫她擦著淚水一邊點頭道:“好,朕答應你,朕等會就下令,讓人張貼皇榜,全城通緝。只要抓到此二人,朕,必將其斬首示眾。”
淳于寒薇行了一禮,“謝父皇。”
淳于征將淳于寒薇扶到蒲團上坐好,兩人繼續一邊品茶一邊吃著糕點。今日的淳于寒薇穿著一身布衣,布衣素氣,材質一般,是民間百姓家境較好一點的人家所穿的。淳于征見了,不解道:“薇兒,宮中有錦衣華服你不穿,為何要穿民間的布衣?”
淳于寒薇解釋道:“父皇,兒臣流落民間后,所經之事一波三折。曾經在宮中,兒臣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那時的兒臣只知胡鬧,并不知人間百姓疾苦。如今,兒臣在民間走了一遭,這一路上,所見所聞,讓兒臣深有感觸。兒臣發現,宮中膳食中的一米一蔬,錦衣玉袍上的一針一線,皆由宮外平民百姓辛辛苦苦親手耕種,親手縫制而來。他們將這些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的東西一一送進宮里,無非是想讓父皇庇佑他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父皇,這一路上的經歷,讓兒臣不僅明白父皇的不易,更明白百姓的不易,皇上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皇上不單單只是要接受萬民的擁戴,更不只是要穩坐高臺,耽于享樂。皇上既然接受了百姓的供養,那便是要為天下人謀福,更要有一統天下的魄力和運籌帷幄的才能,而百姓是皇上的子民,所以,她們受著皇上的恩典。皇上雖貴為天子,可卻也不是萬能,雖有為天下百姓謀福之心,可天下之大,難免會有疏漏。兒臣此次流落盤縣,就見過許多無家可歸的難民。當然,兒臣也見識過平民百姓家是如何度日,父皇,百姓生活,困苦不已,他們所有的東西都是靠自己的雙手換來的,他們過的如此艱難,可朝中卻仍有許多皇親貴胄肆意浪費或破壞百姓辛辛苦苦所種或所織的衣裳或糧食,這些貴族不但不知感恩百姓,反而還隨意傷害平民,真是可惡可憎!”
淳于征嘴角揚起一抹欣慰的笑,感嘆道:“吾兒經此一遭,真是懂事了許多呀!朕的小薇兒長大了,朕真是倍感欣慰啊!”
淳于寒薇再次起身,行禮道:“父皇,薇兒還有兩事相求!”
“你說!”
“寒薇流落民間時,挨過餓,受過冷,吃過苦,討過乞,也曾用自己的雙手賣布換錢。薇兒親身經歷過這些苦,所以懂得,那些王公貴族輕而易舉所得的東西,百姓都付出了怎樣的心血。父皇,兒臣想著,其一,求父皇能下旨,不止讓皇宮,還要讓宮中所有的皇親貴胄省吃儉用,縮衣節食。以后不能隨意鋪張浪費,否則,便罰銀錢賠于窮苦百姓,也算是為大眾謀福。其二,兒臣在民間時,曾遇到過一位貴人,她家里是開布莊的。兒臣仔細觀察過那些布,布匹顏色質量都不亞于皇室的布匹。而且,此次兒臣流落盤縣,若不是那位貴人,兒臣和佳寧郡主都要餓死街頭,所以,兒臣想求父皇恩典,待兒臣派人將那位貴人接往帝京,讓她在帝京開布莊后,兒臣想著,將她的布進貢皇宮,給王公大臣,皇親貴胄使用。”
這些話,一字一句聽的淳于征紅了雙眼,她捧在手心里的小公主何時受過這些苦,遭過這些罪?雖然心疼淳于寒薇這一路的經歷,但更多的是開心,他開心的是,淳于寒薇長大了,懂得為民著想,為國分憂。
淳于征聽后,二話不說,便準了此事。
淳于寒薇看了一眼桌上的糕點,笑道:“父皇,兒臣先下去畫一副李龍和潘老的畫,父皇好派人貼出告示,四處尋找。而桌上的糕點,兒臣不愿浪費,等兒臣將畫畫好后,便過來將糕點取走,帶回宮中。”
淳于征點頭,“好,都聽你的!”
淳于寒薇行了一禮,“兒臣告退!”
語畢,淳于寒薇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