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已成,放心!”華澈應道
虞沐從袖中拿出一袋銀子,遞給華澈,華澈接過后,笑道:“謝啦!”
虞沐笑道:“華澈,一路奔波勞累,辛苦了,我請你去吃飯喝酒吧,就當接風洗塵。”
華澈笑道:“恭敬不如從命!”
說著,兩人便說說笑笑的離去。
豫章郡中,寧亦寒在驛站住的這幾日,每天百日夜里,一人四處走訪,郡中百姓人人向他訴苦,說田獨是個貪官,希望能嚴懲他。無數狀紙遞到寧亦寒面前,寧亦寒將狀紙一一收下。
這日,從朝廷運來的官銀送到了。寧亦寒派了田獨府上的人將官銀運了回去,他們一起將官銀反復清點了一下。
二十萬兩白銀一分不少。拿到白銀后,寧亦寒便立馬派人去鄰郡買生活用品和食物。
而寧亦寒一人去了豫章郡郊外,查看地形。豫章郡郊外許多地方都有長短不一,深淺不一的河流,小溪。且有許多未曾開發的荒地,但樹木很少。河多溪多,若是大雨連著幾天晝夜不停,就會引發洪水。高坡要鏟平種植樹木。至于河流溪水,為什么不利用起來,將他們挖渠引水,引到城樓前面,做一條護城河呢?這樣敵軍進攻時,也能有防線了。
荒地多,那為什么不能開墾荒地呢?將開墾的荒地種滿谷稻,將這些溪水河水引入其中灌溉田野,即可廢物利用,又能讓豫章郡的百姓們自食其力,耕種良田。日后寧傲國將軍在外征戰,國中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糧食。
寧亦寒看了看城中的房屋,挖渠引水定會拆掉許多房屋,考慮到豫章郡的百姓有些世世代代,祖祖輩輩都在這生根,怕他們不愿拆房遷移,寧亦寒便從那二十萬的白銀中預算了一下,五萬白銀拿去鄰郡買生活用品,留十萬白銀給百姓做安撫,剩下的五萬,就留給挖渠引水的人,這么算下來,應該是夠的吧?
寧亦寒心中也拿不定主意,畢竟,他也不知豫章郡百姓心性如何,萬一遇到坐地起價,趁火打劫的刁民,那也挺是難纏,但還好,寧亦寒行事果斷。
有了這個計劃,寧亦寒便派人行動起來。他在豫章郡中張貼告示,廣招會修水利之人,還派人去鄰郡找人。
午時,寧亦寒正在驛站,自己的房間中坐在蒲團上看書,門外一個男子的聲音傳來。
“草民鄭卯求見寒大人!”
寧亦寒不緊不慢道了句,“進來吧!”
門外人走了進來,寧亦寒一看,竟是蘊兒的父親。寧亦寒一臉隨和問道:“你有何事求見我?”
鄭卯行了一禮,“稟大人,草民懂水利會修渠!”
寧亦寒饒有興趣的“哦?”了一聲,又問道:“你懂水利?”
鄭卯點頭,“是!”
寧亦寒笑意更甚,“我正愁無人,沒想到你就來了,真是解了我燃眉之急。”
鄭卯行了一禮,“大人客氣了,大人幫草民的夫人免費看病,草民正想報答大人,卻又不知該如何報答,這下倒好,草民終于尋著一個機會,報答大人了。”
“你太客氣了,你們皆是寧傲國子民,皇恩浩蕩,照拂你們也是應該的。”
“寧傲國有明君,實乃百姓之福啊!”鄭卯向寧亦寒行了一禮,“不知大人有沒有想好這挖渠的計劃?”
寧亦寒點頭,“想好了,我打算開荒地,修渠道,將河水溪水交匯,然后分為兩股水流,一股從豫章郡城中挖渠,挖到城墻前面,建立一條護城河。至于另外一股水流,就挖渠引到開發的荒地上,在上面中滿谷稻,用河水溪水來灌溉它們。還有便是,豫章郡樹木較少,讓百姓們多種一些樹木花草吧。”
鄭卯聽后,笑著夸贊道:“大人真是聰明,如此一來,豫章郡外的河水溪水便都可以利用起來。”鄭卯蹙眉,不解道:“只是,若要引水修渠,會拆了城中百姓的屋子,他們會同意嗎?”
“沒辦法,只能拿銀兩來安撫了。”
鄭卯行了一禮,“大人,您為國為民,是難得的好官,草民此次修渠,分文不取。大人將銀子留給其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