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硯行了一禮,“本是關心娘娘的安危,但見娘娘處事圓滑,做事果斷,臣也就放心了。”
芙荷走上前,伸手本想一把抱住孟子硯,孟子硯一讓,“還請娘娘自重,這是宮里,一個言行不當,都很有可能被人捏到把柄。”
芙荷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語氣變得淡薄,“你既然沒事,那就滾吧!”
孟子硯行了一禮,“臣告退!”
孟子硯語畢,便轉身離去。看著孟子硯離去的背影,芙荷雖然心寒,但也早已習慣了。
永淳國中,皇宮里,大殿上,淳于征高坐上座。門外,一寺人走進來稟報,“稟皇上,門外有一婢子,自稱自己是皇后宮中的人。她說有天大的事情要稟報皇上,若皇上不聽,日后會后悔終生。”
淳于征放下手中奏折,“宣他進來!”
寺人行了一禮,便退下。片刻后,樂清走了進來,她下跪行禮道:“婢子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淳于征直接開門見山的問道:“你有何事要說?”
樂清又行了一禮,“皇上,婢子有一個天大的事情。是關于歲安的。歲安,是皇后娘娘的親生女兒,也是皇上的女兒。”
淳于征大驚,“什么?她是朕的女兒?”
樂清解釋道:“皇上應該知道,皇后娘娘當年是懷了一個孩子的。但還未出生,那孩子便胎死腹中。自那后,皇后再也沒有懷過孩子,直到三年后,皇后從宮外帶回一個三歲的女孩,叫歲安。其實歲安就是當年那個胎死腹中的孩子,宮中人心險惡,皇后娘娘想讓歲安在民間過生活,便將她養在寶華宮十六載,皇后娘娘也是怕更多人注意到她,所以才很少帶歲安出席。皇后娘娘就是想著,將歲安養到十八歲后,讓她出宮,過平凡人的日子。”
一番解釋讓淳于征痛苦不已,多年以來,他一直以為,寧玄不愛他,所以,才不肯懷他的孩子,沒想到啊沒想到,原來他們之間還有一個孩子。
如果不是樂清提醒,她差點就親手殺了自己的親女兒。現在,他也終于明白,寧玄為什么那么沖動,要以命救下歲安了。原來歲安,就是她的命。
淳于征輕嘆,“來人吶!”
一個寺人走了進來,行了一禮。
淳于征命令道:“將歲安無罪釋放,賜隕鳳閣,封號十三公主。讓下面的人好生伺候,若有什么閃失,唯你們試問。”
寺人行了一禮,“喏!”便速速退下了。
樂清行了一記大禮,“謝主隆恩!”
淳于征擺擺手,“退下吧!”
語畢,樂清退了下去。
日暮時分,一座巨大的陵墓前,淳于征一人來了這里。他走上了白玉做的階梯,站在墓碑前,墓碑上刻著皇貴妃葉曉之墓。
淳于征輕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父皇!”遠處傳來淳于蕩的聲音。
淳于征回頭,只見淳于蕩向自己走來。
淳于征關心道:“蕩兒,你也是來祭拜你母妃的?”
淳于蕩點頭,“是啊!”淳于蕩輕嘆氣,“兒臣和寒薇自小失去母妃,兒臣想念母妃的時候,就會來此拜一拜,順道上一柱香,來和母妃說說心里話。”
淳于征傷感道:“你和寒薇都是好孩子,是朕對不住你們,沒有保護好你們的母妃。”
淳于蕩輕笑,“我和寒薇都不曾怪過父皇,父皇坐在皇位上,許多事情也是身不由己。”
淳于征聽到淳于蕩對自己的諒解,心中多了一絲安慰。
淳于蕩向淳于征行了一禮,“父皇,朝堂局勢動蕩,朝中人心不穩。朝中還有許多股勢力蟄伏在暗處,父皇,如今天下大變,三國戰爭也紛紛涌起,父皇何不借助這次機會,將朝中沒有清理完的勢力,一并清除呢?”
“朕老了,遲早是要退讓皇位的。朕這把年紀,也沒有精力再與你們瞎鬧了。蕩兒,朕很想勸住你們兄弟幾個不要骨肉相殘,但皇位下皆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蕩兒,朕會配合你,但是能不能成功,就看你自己謀劃了。”
淳于蕩行了一禮,“謝父皇成全。”
語畢,淳于征便轉身離去。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