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卓公主不可思議地看向他。隨及,便被駙馬拉回座席。
圣上下了席,便回到殿中練字。晚間,皇后宮中的侍女請他去用膳。皇上臨走前吩咐我把書案整理好,用完膳他要回來處理奏章。
我入殿整理圣上所臨帖前圣的文章,將寫滿墨字的宣白紙一張張收疊。收合到最后,我意外發現這些堆積的書墨底下壓藏著一張白鹿紙。
紙上是用飛白體撰寫蘇軾的一首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白鹿紙上還有幾滴干涸水跡留下來的不平痕跡。
我六歲時父親教過我這首詞,我知道這是蘇軾悼念亡妻之作。
我將夾住紙張的手指挪開,發現在下角有一行小字。我仔細辯認,發覺上面寫的是“贈吾妻”。
我默默將它放回在書案上。
嘉和二十七年,言官提出“拆毀溫成廟”,圣上沒有答應。嘉和二十九年,諫官聯合上書說“東南數路大水異災,實為陛下違背天心,祖宗之意,以嬖寵列于秩禮”勸服圣上裁撤溫成廟。面對升朝官的喋喋不休,圣上只好改溫成廟為祠殿,讓宮臣在歲時用常饌致祭。
下朝時,朝殿四方的天半明半暗,陰云叆叇,壓迫著殿脊獸吻。涼風掠過磚瓦石墻,向殿中灌去。
塵土被厚重的雨滴打落,甬道間已星點密布。我立于圣上身旁,為他執傘。車輦還未來,但他等不及要走了。他一刻也不想待在身后的那個地方。
雨勢愈急。雨點緊鑼密鼓地敲擊著傘面。我跟在圣上身后,見他瘦癯挺拔的身姿緩步繞過幾座院閣。
不至一刻鐘,大雨傾盆而下,撲天蓋地的連密水幕凝聚成的力量,勢要將這宮城間僅有的一把油紙傘穿破。
圣上頓足,微微仰起頭,望向幾步之距的宮室。
我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透過一層朦朧的雨霧,我識得盡頭處是溫成閣。
朱紅色的殿門緊閉,暴雨漱濕半邊門,楣上的橫匾鏨的“溫成閣”三個大字已然黯淡破敗。墻角裂縫冒出的幾株雜草在雨中顫栗。
手腕酸痛,我險些撐不住傘了。雨點毫不留情地隱沒在我們的衣袍間,直浸入中單。我感到涼意自皮膚滲往心頭。
我費力支起傘,小心道:“圣上,該走了。”
圣上偏過頭,恍若大夢初醒。
他道,嗯,走了。他走得比剛才快多了,連帶出一路水花。
我繼續跟在他身后,為他執傘。
他不曾再回望過。
改編自《宋史》中宋仁宗趙禎和溫成張氏部分事跡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