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縮影牛三
秦鎮的到來,如同平靜的湖面扔下一顆石子,讓原本沉寂麻木的通安鎮一時間浪流涌動。
韓文智在基層民政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將手下有限的十幾人分成幾組,合理的安排了接下了的工作范圍,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了。
通安鎮各個街巷都貼上了飛鷹團的公告,但是因為在通安鎮有九成以上的民眾是不識字的,這些公告往往是需要大家聚在一起,找識字的教書先生或者說書人念給他們聽,并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再解釋一遍才行。
韓文智似乎嫌這種方式太慢,傳播度不行,直接讓人將這些公告的內容背了下來,并且還能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流利的復述下來,然后讓他們串巷敲鑼,不斷的大聲宣讀公告內容,遇到有公眾聚集之地,更是主動為大家講解,這種高強度強勢的宣傳,不到兩天的時間,整個鎮子里每一個百姓幾乎都能復述這份公告了。
得益于以王圣為首的渭州折沖府這幾年的堅守,折沖府在渭州百姓當中有很高的威望,所以當秦鎮以渭州折沖府飛鷹團的名義發布公告之時,很快就取得了通安百姓的信任。
在通安鎮安民巷一處低矮的土坯房中,牛三勞作了一天回來,半躺在土炕上看著妻子何氏在忙碌著晚飯,他心中一遍又一遍的默念著公告的內容。
在附近的街坊當中,牛三是唯一一位識字的,所以當公告張貼出來之后,牛三便被附近街坊拉著給他們講解公告,講解了幾次之后,牛三對公告上的內容可以說是倒背如流了。
牛三原名牛德全,因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街坊鄰居便稱呼他為牛三,按照牛三祖父活著時候的說法,牛三祖上原本是鳳翔人,只因為經商路過通安鎮,認識了通安鎮本地的一位姑娘,便不想再奔波勞累,便娶了這位姑娘之,用這幾年經商的余錢置了幾十畝地,便在通安鎮定居了下來。
據說牛三的祖上生活還是不錯的,不但有著幾十畝良田,還在通安鎮上盤下了一處小店,做一些小本生意,雖然比不上那些本地的地主,但也衣食無憂。
但是好景不長,整個中原發生戰亂,波及到了通安鎮,往日繁華的通安鎮一夜之間蕭條如斯,牛三祖上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牛三祖父這一代,賣掉了家中僅剩的十畝祖產,只好在通安鎮西十幾里的半山上又置了一塊貧瘠荒地,到了牛三父親這一輩,為了給兒子娶媳婦,硬是變賣了祖宅,搬到了低矮的土坯房中。
牛三的大哥牛大早夭,二哥牛二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便去渭州折沖府從軍去了,并在一次戰斗中戰死,沒過多久二嫂就帶著年紀幼小的侄子改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