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在獲得一鎮三十二村之后,領地擴大至三座鎮子,七十多座村莊,15萬人口。
公子扶蘇勢力原本有十萬人口,獲得兩萬人口,合計12萬人口。
張華勢力的人口一下子超過公子扶蘇,成為平原上的霸主之一。
“鹽村已經滿足從三級村莊升級為鎮子的條件,今后命名為鹽鎮。鹽鎮、清鎮合并為鹽縣,下轄7萬人口。”
張華將領地劃分為三個縣,成為擁有三縣的領主。
“主公已經是三縣之主,而各個武將又立下戰功,主公是時候封賞這些武將官職,以籠絡人心了。主公也可自封為將軍,今后師出有名。”
陳宮在討伐皇太極之后,向張華提出了一項重要的進程——冊封官職。
這個世界諸侯并起,沒有天子,因此身為領主,只要愿意,可以自封為任何職位,比如宇宙大將軍(侯景)、沖天大將軍(黃巢)。
哪怕張華稱帝也沒問題。
不過太早稱帝,暴露野心,容易成為各個諸侯攻擊的對象。
像是公子扶蘇,只尊秦始皇一個皇帝,要是張華稱帝,公子扶蘇也會考慮討伐張華。
其次,稱帝之后,就要設立丞相、大將軍、三公等職位。
表面上沒有問題,但深究一番,這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
現在張華只有15萬人口,如果冊封眾多將軍,將來這些將軍攻城略地,張華只能不斷提高他們的爵位和官職。
到時候會面臨封無可封的困境。
大將軍再往上,就只能封侯、封郡國公、封王。
一旦封無可封,這些王侯說不定就會考慮造反了。
哪怕不會造反,一群王侯存在,對于張華來說也相當鬧心。
因此,真正有政治手段的領主,不會在前面就滿足部下的野心,而是一步步提升他們的地位。
比如武將,可以從都尉開始冊封,設置多級官職和爵位,讓他們一輩子都難以登頂。
如果這些武將登頂,也即是封王,那么就危險了。
韓信、英布在封王不久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既然我的天賦是‘天命’,就自號天命大將軍好了,下設校尉、都尉、別部司馬等官職。”
“各縣設縣令、縣丞、縣尉、主簿、主記室、少府、教諭、捕頭等官職。”
張華自封天命大將軍,將最高文官設為縣令,最高武官設為校尉。
張華的領地也就三個縣,自然不可能設立超過縣令的文官。
兵力數量也不多,校尉、都尉、別部司馬等武官職位就足以統領這些兵馬。
而且,各個武將可以積攢軍功,以后開放將軍職位之后,就可以升遷為將軍了。
張華還可以在校尉和大將軍之間設立中郎將、偏將軍等各種層級,盡量拖延武將封王的進度。
人心永不滿足,誰也不知道封王之后,距離稱帝只有一步的武將是否會滋生野心。
這是君臣之間的黑暗森林。
鄧艾有資格沖擊校尉,但因為鄧艾加入時間不長,年紀偏小,因此封為都尉。
馮異、許褚、花木蘭、王鳳、陳午、蔣欽、趙廣等人也因功封為都尉。
趙破奴、馬武、梁紅玉、種師中,只參與了對皇太極的戰斗,為別部司馬。
“我可是堂堂公主,為何只是個都尉,哼。”
孫尚香話雖這么說,內心還是頗為欣喜。
張華設立校尉一職,但居然還沒人積累足夠的功勞成為校尉。
這導致夏鎮眾多武將無不摩拳擦掌,等待下一次立功的機會,看誰可以成為夏鎮第一個校尉。
隨著鄧艾、種師中、馬武、梁紅玉等武將加入,夏鎮武將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
“杜牧為石縣縣令,陳喬為鹽縣縣令。至于縣丞人選……”
張華兼任夏縣縣令,安排杜牧、陳喬二人出任其余兩縣的縣令,發現文臣不怎么夠用了。
“主公,皇太極關押了一人,此人寧死不降,為我們所得。他自稱是大漢戊己校尉耿恭。”
趙廣帶兵巡檢皇太極勢力的監獄,找到了被皇太極關押的東漢武將耿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