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并入努爾哈赤勢力,努爾哈赤封賜皇太極一萬戶人口,下轄十個牛錄。
努爾哈赤帶著幾個成長起來的兒子,皇太極、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征戰四方。
努爾哈赤的主要敵人,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瓦崗寨,李密與軍師徐世勣、心腹王伯當、文臣魏征巡視瓦崗寨的農田。
洛陽盆地有大量平地可供耕種,瓦崗寨有良田萬頃,供瓦崗軍征戰提供糧草。
瓦崗寨原本是農民起義軍,所以種田的水平不低。
“張華連敗皇太極、金兀術,又收編邙山群賊,勢力與我們已經相差無幾,懋功,如何破敵?”
李密憂心忡忡。
洛陽盆地從四大勢力鼎立,變成了夏鎮與瓦崗寨龍爭虎斗的格局。
李密沒有絕對把握擊敗張華。
皇太極、金兀術不是什么簡單人物,結果都敗在張華手下。
李密的能力未必強于皇太極和金兀術,只是瓦崗寨猛將如云,往往可以通過幾個猛將齊推的方式,將對方打垮。
蒙恬就是因為雙拳難敵四手,被瓦崗寨壓制。
然而夏鎮的猛將數量,不遜色于李密,瓦崗寨的戰術對夏鎮無效。
最終還是要比拼人口、兵力。
瓦崗寨軍師徐世勣為瓦崗寨的中流砥柱,無論統帥、智力都是一流。
徐世勣思索道:“我方勝算,還在五成。如要增加勝算,那么只能依靠外力。只是這樣一來,有利有弊,付出的代價未免太大。”
“依靠外力?努爾哈赤是否可靠?我放他的兵馬從領地經過,算是對他有恩。”
李密打起了努爾哈赤的主意。
努爾哈赤麾下有不少戰將,是清朝的開國陣容,努爾哈赤還在重組八旗,勢力不比瓦崗寨弱小,甚至比瓦崗寨更加強勢。
只是努爾哈赤的目標不是洛陽盆地,而是關東之地。
徐世勣答道:“努爾哈赤此人狡詐無比,有梟雄之姿,恐怕要讓其出兵,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還要防備因此被努爾哈赤控制。”
李密不由頭疼,在這個大爭之世,想要經過層層角逐,最終成為一方諸侯,談何容易。
每一個勢力都不是省油的燈。
李密想要獲得努爾哈赤的援軍,可能要因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王伯當,你去與努爾哈赤交涉,看努爾哈赤是什么情況。”
“是。”
梁家堡,張華正襟危坐,對面是一個一臉嚴肅的士人。
張華故意傳開孫尚香在夏鎮效力的消息,以此來吸引東吳的文臣武將投靠。
本來張華想著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是否有東吳文臣武將投靠,聽天由命。
結果還真的有人找上門來了。
正坐在張華對面、板著臉的士人乃是東吳丞相顧雍。
顧雍,出身江東吳郡四大姓之一吳郡顧氏。
吳中“顧、陸、朱、張”四姓,起家于東漢,崛起于東吳,鼎盛于東晉,中衰于劉宋,又中興于齊梁,終衰于梁陳。
江東吳郡四大姓的代表人物分別為顧雍、陸遜、朱桓、張溫。
四大姓不只是在東吳顯赫,實際上到了南北朝,依然風光無限。
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前來投靠的顧雍是吳郡顧氏的代表人物,為江東第二任丞相,為相十九年,深得孫權信任。
顧雍之所以能夠擔任孫權的丞相十九年,除了出身于江東大家族以外,還與顧雍的為人處世有關。顧雍時常暗中搜集意見,秘密上報孫權,如果孫權采納,則歸功于孫權,如果不被采納,永不泄密。
顧雍在金兀術的領地隱居,聽說孫尚香在張華這里,于是主動出山。
顧雍此時年逾五旬,十分威嚴,而且沉默寡言,氣氛有些尷尬。
不同的文臣武將,性格天差地別。
陳宮整天在想辦法說服張華一起搞事情,而范仲淹一身正氣,有大儒風范,不時以典故勸誡張華,避免張華自甘墮落。
顧雍的性格與范仲淹相似,為人正直,但顧雍更加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