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寨一次向努爾哈赤借三個旗,差不多是努爾哈赤一半的兵力。
努爾哈赤用手指敲擊扶椅:“本汗正在與明軍交戰,不可能借出三個旗,但我可以借出兩個旗的兵馬為李密效力兩個月。作為代價,擊敗夏鎮之后,李密需要給我人口五萬、生鐵十萬、白銀二十萬。”
“應該不成問題。”
王伯當代表李密出使努爾哈赤勢力,李密知道努爾哈赤會獅子大開口,已經提前劃好底線。
努爾哈赤的要求,李密還能勉強接受。
擊敗張華和公子扶蘇,李密可以獲得三十多萬人口,哪怕交五萬人口給努爾哈赤,也不是不可以付出的代價。
如果李密獲得三十多萬人口,就會成為擁有六十萬人口的霸主,到時候再跟努爾哈赤翻臉不是不可能。
王伯當與努爾哈赤協商條件,然后返回瓦崗寨。
“你們之中,誰愿意前去洛陽,相助瓦崗軍?”
“孩兒愿往!”
“孩兒也愿往!”
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兩人主動請纓。
皇太極重新被努爾哈赤重視,讓受到努爾哈赤偏愛的阿濟格、多爾袞產生了危機感,決定立下戰功,提升自己的地位。
“此次借助瓦崗寨和夏鎮大戰的機會,你們二人歷練各自的旗兵。”
努爾哈赤將阿濟格、多爾袞二子派出,進行歷練。
阿濟格、多爾袞大喜過望。
如果他們憑借此戰獲得戰功和威望,將來競爭汗位的成功率將會更高。
皇太極洞察阿濟格、多爾袞兩個兄弟的用意,但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觀,沒有主動請戰。
夏鎮有馮異、鄧艾、許褚、梁紅玉、趙破奴等武將,沒有阿濟格和多爾袞認為的那么容易對付。
皇太極寧愿攻打崇禎,也不愿意再回去與張華爭鋒。
瓦崗寨,李密獲得努爾哈赤援助兩個旗的承諾之后,招兵買馬,重新攻略秦鎮和夏鎮。
阿濟格、多爾袞統帥鑲黃旗、鑲白旗兩個旗的兵馬進入瓦崗寨的勢力范圍,與瓦崗寨首領李密匯合。
鰲拜被努爾哈赤編入鑲黃旗,相助阿濟格和多爾袞。
李密帶著徐世勣、王伯當來接應這支援軍。
當前,只有這一支援軍有機會打破均衡。
阿濟格、多爾袞帶來兩個旗,三十牛錄,九千兵馬。
9000人聽上去不多,實際上九千人鋪開之后,浩浩蕩蕩,一眼望不見盡頭。
“努爾哈赤僅僅兩個旗的兵馬,就有九千人。他的實力,深不可測。”
李密從阿濟格、多爾袞帶來的兵馬數量,簡單推算努爾哈赤勢力的兵力。
徐世勣說道:“有了這一支兵馬,我們的勝算從五成變為八成。”
李密眼神凌厲:“八成把握,已經足夠了。此次攻擊,必須以雷霆之勢,先滅公子扶蘇,再滅張華。”
夏鎮,張華在圖謀公子扶蘇的領地。
擊敗金兀術之后,洛陽盆地唯二的對手,只剩下了瓦崗寨和公子扶蘇。
瓦崗寨實力與張華相差無幾,實力較弱的公子扶蘇比較容易吞并。
不過公子扶蘇是張華的盟友。
盟約不好違背,除非有足夠的利益。
張華也不能輕易對公子扶蘇動手,否則公子扶蘇會倒向瓦崗寨。
因此,如何破局,倒是一個難題。
張華為了對付瓦崗寨,下令在各鎮生產200萬支箭,還有用于攻城或者守城的大型床弩50張。
弓弩造箭院招募工匠1000人,日夜生產弓弩和箭矢,進行備戰。
蔣欽的船隊從上游運輸木材至夏鎮,供夏鎮生產兵器。
“種種跡象表明,李密的瓦崗軍有兩萬兵馬,正在籌備下一次攻勢,而且在一個月內,必定大舉進攻。”
范仲淹根據前方細作傳回來的情報,推算李密的動向。
上次李密攻打秦鎮失敗,此次整兵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