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看向呂范。
按照孫策的看法,蒙古武將因為無法大量補充怯薛軍,遲早會敗走。
大勢所趨,從孫策擋住怯薛軍的進攻,并且開始組織反擊,蒙古武將敗局已定。
孫策考慮將孫尚香接過來,以免將來與張華翻臉之后,因為孫尚香在張華營中而束手束腳。
呂范擦拭額頭的汗水:“大小姐去了關中。”
“關中?難道張華將重心放在關中了?”孫策得知這個消息,立即起了心思,“我們是否有機會攻取河洛?”
呂范搖頭:“要取河洛,必須南渡黃河。在我們徹底解決蒙古人的威脅之前,貿然南下攻打河洛,不但無法攻下,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后方不穩,更是令大小姐陷入危險的局面。”
“此事作罷。”
孫策確實激進,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奇襲。
不過孫策冷靜下來,也知道這樣做得不到多少利益。
“繼續進攻蒙古帝國第四怯薛長赤老溫。”
孫策統領大軍,持續猛攻蒙古武將赤老溫建立的蒙古勢力。
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蒙古帝國有四大怯薛長,赤老溫是第四怯薛長,為蒙古人之中的勇士。
華陰縣,張華收到滲透至大唐勢力的細作稟報,有一支人數上萬的唐軍增援鳳凰鎮。
鳳凰鎮的唐軍達到了2.5萬人。
“契苾何力是大唐的蕃將,此人心如鐵石,勇武過人。”
張華大概知道契苾何力是唐初名將,參與討伐吐谷渾,平滅高昌、高句麗,擊敗龜茲、薛延陀、突厥等唐初有名的戰斗。
契苾何力作為被唐朝皇帝賞識的蕃將,與其武勇和忠誠有關。
25000名裝備精良的唐軍駐扎在鳳凰鎮,張華不相信這支唐軍是來觀光的。
“這伙唐軍很有可能會與匈奴漢國聯合,攻打我們華陰。畢竟我們西邊是大唐,北邊是匈奴漢國。”
張華得知唐軍增加了鳳凰鎮的兵力和糧草,不難揣測唐軍的意圖。
如果有可能,張華盡量避免與大唐發生沖突,但不代表著張華不敢一戰。
陳宮進行推測:“此次有可能是匈奴漢國的劉淵在主導一切,唐軍認為有利可圖,于是加派兵力,配合劉淵行動。”
張華征詢幾個謀士的意見:“諸位以為,該如何破局?”
沒有什么存在感的閻象答道:“我在此地已經一年了。這一年時間,擔任袁公的主簿,也算是盡心盡職,已經探明附近的地形。在渭水以北,有一地適合伏兵。主公可率兵渡過渭水,在渭水北岸列陣,化被動為主動。大概位置,在此地。”
閻象在地圖上指出與匈奴漢國決戰的地方。
“哦?”
張華不曾想閻象會成為這次討伐匈奴漢國的首席軍師。
閻象追隨袁術打下這片領地,勘測地形,對渭水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指出一些適合用兵的地方。
閻象想要輔佐袁術滅亡匈奴漢國,因此早就制定了幾套討伐匈奴漢國的方案,進行推演。
可惜袁術在出兵之前,被金兀術和完顏宗望坑了。
閻象只好將原本的方案獻給張華。
李績、陳宮、馮異分析閻象指出的決戰地點和方案,最終敲定更加詳細的方案。
黃忠主動向張華請戰:“末將蒙受大恩,此次北上討伐匈奴漢國,末將愿當先鋒,斬將奪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