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唐軍的恐怖讓一些勢力開始暗中勾結,八百里秦川暗流涌動,絕非表面那么簡單,霸主也并非唐玄宗一人。
秦孝公在蒙恬、王離的幫助下,討滅周圍的勢力,從人口三十萬的勢力,擴張為人口九十萬的勢力,也因此成為秦川一霸。
除了唐玄宗、秦孝公,還有其他朝代的勢力,明爭暗斗,合縱連橫,沒有一個勢力愿意輕易放棄,都在設法破局。
理論上而言,在關中局勢確定下來之前,任何勢力都有可能翻盤。
在大唐勢力更北邊的地區,一座三級鎮子,體型臃腫的領主坐在主位,文臣武將列于下方左右,出使羌人的使節回來,向領主說明羌人的態度。
“羌人可出兵三萬人。本來這伙羌人,可以出兵更多,但他們與唐軍三戰三敗,先后折損三萬五千人。”
“不愧是李隆基,還真是意氣風發啊。”
“主公,西邊的秦孝公,東邊的張華,都是強大的勢力,如果可以拉攏他們,覆滅大唐,只是頃刻間的事情。為何不考慮拉攏他們?”
“此二人勢力太大,如果讓他們參與圖謀,只是前門拒虎,后門進狼,未知是禍是福。我們的兵馬數量,已經足夠了。我才是真正的秦川霸主。”
……
“事情有點不對。”
蒙恬統帥秦軍出征,攻打一個勢力,結果引來另外一股勢力前來支援,蒙恬不得不退兵。
勢力之間相互合兵,這是正常的一件事。
但蒙恬卻隱隱察覺有些不對勁。
秦孝公建立的秦國,與唐玄宗建立的大唐之間,一些小勢力突然同氣連枝,抵御秦軍和唐軍擴張。
“這些小勢力背后如果沒有一股強大的勢力撮合,絕不會如此齊心協力。”
蒙恬參與過戰國時代末期秦國滅亡六國的大戰,知道關東六國,因為勢均力敵,因此勾心斗角,反而讓秦國各個擊破。
一群勢均力敵的小勢力,難以結盟。
除非背后有一個強大勢力擔任盟主,這些小勢力才會共同行動。
“到底是哪一個勢力在勾結這些小勢力?又有何意圖?”
蒙恬陷入沉思。
如果他的推論正確,那么接下來幾個月,八百里秦川可能要面臨新一輪的洗牌了。
臨晉鎮,張華派出參與長安聚會的錦衣衛回來,向張華稟報在長安鎮的見聞。
“李白、李商隱、孟浩然、魚玄機這些文人都在大唐出仕,那么長安鎮的文化指數將會空前,長安鎮不日就要升級為長安城了。青壯時期的唐玄宗,還真是無懈可擊。”
張華從錦衣衛這里得知,唐玄宗年紀大約三四十歲,還有三朝名相姚崇輔佐,麾下戰將數十員,感慨大唐的國力之強。
唐玄宗時期,因為開元盛世,大唐國力經過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數代的積累,達到了巔峰。
如果不是因為唐玄宗晚年爆發安史之亂,大唐帝國由盛轉衰,那么唐玄宗也能成為千古一帝之一。
盛極而衰,這是所有封建帝國不可避免的宿命。
只是,唐玄宗建立的秦川大唐,似乎正處于上升期,無人可擋,遠遠不到衰落期。
除非出現抗衡大唐的勢力,才能導致大唐衰落。
“楊業還在被唐軍圍困……”
張華在設法營救楊家將的楊業。
只是這個時候救出楊業,楊業也不見得會投降,否則楊業早就投靠唐軍了。
于是張華繼續種田,等待更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