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吳軍出現在孟津,與三萬夏軍對峙,雙方主將在孟津外面的亭子相見,煮酒論英雄。
張華見到了傳說中的江東小霸王孫策,孫策面如冠玉,英氣杰濟,身后還有數員大將,提三尺劍,虎視眈眈。
張華這邊,黃忠、許褚、花木蘭等武將,也在戒備,擔心孫策突然發難,挾持張華。
孫策不是什么善茬,官渡之戰,孫策還在想著奇襲許昌,爆老曹的后庭,差點改寫歷史。
因此,不排除孫策會挾持張華的可能。
“兄長,能看到你還活著,真是太好了!”
孫尚香看到記憶中的兄長孫策,喜出望外。
孫尚香穿越過來時,孫策已經遇刺,而此時又見到孫策,自然雀躍。
“你比我想象中,長高了不少。”
長兄如父,孫策見到長大后的孫尚香,也很是欣慰。
孫策身后諸將見到孫尚香,交頭接耳,唏噓不已。
“不知諸位的姓名?”
張華見孫策身后眾人虎背熊腰,驍勇過人,想要將他們與江東眾人一一對應起來。
“在下太史慈,字子義。”
“在下董襲,字元代。”
“在下朱治,字君理。”
“在下呂范,字子衡。”
“在下諸葛恪,字元遜。”
“在下龐涓。”
這些武將說明身份,讓張華暗暗吃驚。
其中最意想不到的是,諸葛瑾之子諸葛恪,竟然提前投靠了孫策。
諸葛恪官至吳國大將軍,權傾朝野,在三國后期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后期的諸葛恪,此時有機會與前輩同臺競技,成為孫策勢力的軍師之一。
孫策四處擴張,還因此招攬了其他朝代的武將,其中就有戰國時期魏國武將龐涓。
龐涓與孫臏是同門師兄弟,而且龐涓還有天下聞名的魏武卒。
太史慈、董襲、朱治、呂范這些吳國名將,各有能力。
孫策的勢力,不容小覷。
“今日結盟,我取黃河以北,你取黃河以南。在此之前,不相為敵,互結友好。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孫策沒有忘記孟津會盟的主要目的,那就是與張華結盟,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減少彼此需要防備對方的兵力,騰出手來對付其他敵人。
張華令人備下結盟需要的祭禮,與孫策正式結下盟約,然后在此地設宴款待到來的孫策等人。
孫策也不怕張華動手。
孫策、太史慈二人,可以力敵許褚、黃忠,不至于被快速拿下。
何況,孫策身后還有三萬吳軍。
刀劍無眼,如果大軍混戰,說不定張華也會有危險,孫策料定他們不敢亂來。
兩人締結盟約,張華順便向孫策打探黃河以北的形勢。
“在河北、太原二地,有極其強盛的勢力,我也沒有把握勝之。”
孫策與張華談論天下英雄,提及河北、太原的梟雄,如臨大敵。
能讓孫策都感到棘手的敵人,可見其兇悍。
而且這些強敵,在黃河以北,還不只是一兩個,而是一大群,各個如狼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