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欲下嫁長公主給張華,此乃他的榮幸,他卻拒絕朕的好意,豈有此理!”
“待攻滅安祿山,再發兵十萬,討伐張華!”
唐玄宗因為張華拒絕聯姻,惱羞成怒。
他可是大唐的天子啊,而下嫁給張華的又是唐玄宗最寵愛的長公主,結果卻遭到張華拒絕,讓唐玄宗顏面無存。
姚崇待唐玄宗平靜下來,而后說道:“陛下因為近日諸事不順,比往常更加急躁了,這不是帝國興盛的跡象,臣斗膽請陛下修身養性,冷靜圣裁。”
唐玄宗沉默了一會,而后說道:“朕失態了。令江夏王統帥七萬大軍北伐安祿山,不設監軍。”
唐玄宗還沒有到昏庸的年紀,知道局勢危急,于是不再讓宦官監軍,全權委托兵馬給江夏王李道宗。
李道宗是唐朝宗親,李世民的堂弟,應該還不至于在這個時候背叛。
至于拒絕了聯姻請求的張華,唐玄宗只能希望李道宗統帥的唐軍可以先敗安祿山,再活捉張華了。
唐玄宗回到后院,見到長公主,對其說道:“張華那個小子不識好歹,竟敢拒絕聯姻。待父皇活捉張華,你再好好羞辱他一番。”
長公主看上去卻溫文爾雅,并不因此氣惱:“這大概是命數,請父皇不必因此惱怒,也不必怪罪于他人。”
唐玄宗余怒未消:“是這個張華不識貨罷了。”
唐軍勢力北境,唐玄宗集結了七萬唐軍,準備討伐安祿山。
看似七萬唐軍面對二十萬燕軍,數量對比不利,但唐軍更加精銳。
薛仁貴手持方天畫戟,進入唐軍主帳。
唐軍主帳之內,十幾個主要的唐軍武將已經聚集。
“陛下與張華約定平分安祿山之地,使其出兵,夾擊安祿山。安祿山活不過這個冬天。”
“還請諸位接下來奮力作戰,恢復大唐。”
李道宗掃視在場的唐軍武將。
唐軍能以劣勢兵力,扛住安祿山兩個月的攻勢,還能奪回部分領地,可見這群唐軍武將的驍勇。
“張士貴,你領薛仁貴、契苾何力二將,一萬兵馬為前軍,程名振領兩萬兵馬為中軍,本王領其余兵馬為后軍,于雪天奇襲安祿山大營。”
李道宗兵行險著。
以七萬唐軍,要擊敗二十萬燕軍,必須出奇制勝。
唐軍向北境集結,出兵七萬,而夏軍向臨晉縣集結,出兵八萬,一共15萬大軍,對安祿山形成鉗擊之勢。
三原鎮,安史之亂的兩大首領,安祿山、史思明,站在三原鎮巍峨的城墻上,向南眺望蒼莽的關中平原,披風獵獵作響。
安祿山、史思明知道歷史上的自己被兒子殺死之后,他們搶先一步,殺了自己的兒子,父慈子孝。
反正以后再生幾個兒子就是了。
兩人再次強強聯手。
“唐軍和夏軍勾結,以為我的細作探查不出。”
“此次我們斬殺逆子,共同作出一番大事業,先殺李隆基,將來有機會,再與李世民一戰。”
“史思明,你與劉曜、王彌帶兵去守美原鎮,擊敗張華。我親自帶兵在三原鎮,迎擊唐軍。”
“美原鎮就交給我吧。河東地區的女真人,已經同意出兵相助。黃河冰封,女真騎兵過河,不費吹灰之力。”
“那么提張華的首級回來見我。”
“是。”
安祿山、史思明二人在風雪中商議大事。
待風雪消停,兇殘的史思明翻身上馬,統帥本部兵馬前去迎戰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