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查明其來歷?”
“此人來歷不明,活捉的燕軍將士也不知道此人來歷,只知道此人會一些奇門遁甲之術,可以預知天時。安祿山驗證此人的能力之后,又因為缺少軍師,于是任命此人為軍師。不久前三原川大戰,安祿山擊敗唐軍,就是因為此人提前三日預知風雪。”
“此乃奇人啊。可惜不能為我所得。不對,此人在安祿山出事之后,立即離開此地,顯然已有計劃,難道已經有效力之人?”
張華總覺得有哪里不對。
張華和李道宗合力滅亡安祿山,雙方都是明主。
良臣擇主而事,以其能力,無論投靠張華還是李道宗,都可以得到重用,不至于逃亡。
除非對方已經提前有謀劃。
“此人是秦孝公的幕僚?”
張華的視線轉移到袖手旁觀的秦孝公。
唐軍、夏軍、燕軍,三軍在三原川會戰,大打出手,陣亡數以萬計。
而秦孝公始終作壁上觀,沒有介入大戰,不排除秦孝公派此人前來幫助安祿山,消耗夏軍和唐軍的實力。
“也不排除其他勢力的可能。”
張華在懷疑秦孝公的同時,又開始懷疑其他勢力。
在八百里秦川的北邊,是黃土高原,有不少山地,那里還有其他勢力盤踞。
八百里秦川,也不只是唐軍、夏軍、秦軍三大勢力。
張華盯著關中的地圖,陷入沉思。
秦川以北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千溝萬壑,在河流沿岸有不少塢堡和村寨,這些村寨被各個領主征服,而領主之間又相互攻伐,最終的幸存者成為霸主。
不少關中平原的胡人部落逃至黃土高原的河谷,依附當地的諸侯。
其中一座村寨,屯兵數萬,兵鋒直指關中平原。
一隊從關中平原流亡進入黃土高原的流民,來到村寨,這些人口全部被整編,編入各營。
各個勢力最缺少的不是地盤,而是人口。
一個灰頭土面的郎中見到了來到這座村寨的諸侯。
諸侯立即令人款待這個郎中。
郎中嘆道:“我已竭盡全力輔佐安祿山,讓他與大唐火并,最終兩敗俱傷。但不料秦川東面的張華與唐軍合作,一起滅了安祿山。如果主公此時大舉南下進攻關中,或許會遭到唐軍、夏軍共同抵制,最終重蹈覆轍,與安祿山一樣結局。此時主公應該盡取安祿山在北邊山地河谷中的村鎮,占據山地,居高臨下,等待更加合適的時機進攻關中。”
割據北邊黃土高原的諸侯眉頭緊鎖,他派出謀士輔佐安祿山,擾亂關中,為的就是讓關中各大諸侯元氣大傷,然后他從中漁翁得利。
但張華插手,讓關中局勢又發生了變化,他的計劃也為之落空。
關中人口眾多,強大的諸侯林立,之前的大唐就有差不多15萬唐軍,哪怕打到了現在,也還有差不多10萬唐軍。
關中周邊的諸侯難以直接大舉進攻關中,只能使用陰謀。
“那我就姑且再等等。”
這個割據在黃土高原的諸侯虎視眈眈,分兵占領安祿山勢力深入黃土高原的村寨,然后蟄伏,等待更好的時機,大舉南下。
隴山以西,西涼的諸侯也派出了謀士,進入關中,探查關中諸侯的實力,并且從中作梗,阻止關中霸主誕生。
關中的農業潛力極大,可以養活更多人口,一旦有勢力統一關中,那就是一方霸主了。
這個謀士乘坐的馬車進入陳倉。
位于關中平原西部的陳倉,是關中另外一個勢力的范圍。
這里不屬于秦軍、夏軍、唐軍控制,也是逐鹿關中的強大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