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永業擊敗王大郎,展現出驚人的武藝,將來仕途必定一帆風順。
在獨孤永業、王大郎的切磋結束之后,又有一對武將上來切磋。
“在下張武刃,來自大唐!”
“在下霍春,來自大隋!”
兩個武將一個使用流星錘,一個使用梅花槍,在比武臺鏖戰,戰斗相當激烈。
兩人勢均力敵,沒有一人能夠取得上風。
在打斗一百個回合之后,兩人都氣喘吁吁,躺在比武臺上,擺出一個大字。
“這兩人,雖然不分勝負,但他們的武藝,與之前的王大郎相差無幾,比起獨孤永業,又差了不少。”
張華暗自搖頭。
獨孤永業作為北齊邊將,武藝明顯比這些路人甲高明。
如果不是獨孤永業有武力和統帥能力,北齊皇帝也不會將其提拔為重要的洛州刺史。
北齊與北周,一個占據關東,一個占據關中,交戰的地方就在洛陽四周的區域,可以將這個洛州刺史的地位理解為三國時期的漢中太守。
這兩人下去之后,又陸續來幾對武將切磋,展示武藝。
張華也沒有發現第二個令自己眼前一亮的名將。
主要是名將大多都投靠了各地強大的諸侯,或者割據一方。
名將一般都有兵馬,而供養兵馬,需要糧草,要么有自己的地盤,要么依附強大的諸侯。
還有一些名將在亂世兵敗被殺,或者一個人穿越過來,遇到山賊,于是提前陣亡。
出現在張華勢力,但還沒有出仕的武將,估計數量已經不多了。
張華設立武舉,就是為了打撈領地內最后一批名將。
“在下劉石頭,來自大元!”
“在下李陵,來自大漢!”
只剩下最后十個候選武將時,兩個武將登上比武臺切磋,自報家門。
李陵?
張華怎么覺得這個名字,如此熟悉?
張華身后的武將,也因為這個名字和朝代對應上,紛紛露出吃驚的表情。
黃忠表情凝重:“此人來自漢朝,難不成真的是李廣之孫?”
“李廣之孫?”
張華聽到黃忠的自言自語,這下也反應過來了。
李陵是西漢名將李廣之孫,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時,自請率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被匈奴單于率領八萬余騎包圍。
李陵率軍力戰,因糧盡矢絕,救援不繼而投降。
匈奴單于因為李陵是名將之后,將女兒嫁給李陵,立為右校王。后來李陵因為漢武帝滅了他三族,終身不敢返回漢朝。
司馬遷為李陵辯解,也因此被漢武帝施以宮刑,有了后來的無韻之離騷《史記》。
“你是李陵……!”
來自元朝的路人武將劉石頭,聽說對方是西漢名將李廣之后,而且是血戰匈奴的李陵,不由緊張。
他也算是倒霉,與名將對上。
李陵拔劍:“雖然我最擅長的是箭術,但使用長劍,也可以敗你。”
“有幸與名將交手,這是在下的榮幸。即使落敗,我也無憾了。”
劉石頭知道自己在名將的光環之下,只是配角,也放寬了心態。
“喝!”
劉石頭額頭青筋暴起,氣沉丹田,全力揮刀!
劉石頭的力氣竟然還不小,大刀虎虎生風,有斬破空氣發出的響聲!
李陵知道對方是蠻力型的武將,于是腳步騰挪,利用靈活的身法躲閃劉石頭的斬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