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能力是快速應變,出臺、更改政策,也更加擅長政治站隊,因此可以成為三朝宰相。
姚崇這種能力,最適合的情形是政治動蕩結束后,快速恢復國力,開創盛世。
當下,張華吞并唐玄宗勢力,唐玄宗勢力的各座鎮子也陷入了短暫的動蕩,正是重用姚崇的時候。
姚崇可以及時調整長安等地的政策,使得唐玄宗勢力的制度向張華勢力的制度平滑過度,徹底消化唐玄宗的勢力。
唐玄宗勢力的文臣,不只是姚崇一人。
姚崇的能力比較突出,張華讓姚崇對唐玄宗的地盤進行調整。
其他文臣,張華也一一任用,讓他們擔任各地縣令。
張華將唐玄宗的領地劃分為長安、藍田、渭南三縣。
如此一來,張華在關中一共有長安、藍田、渭南、三原、臨晉、華陰六個縣,有將近400萬人口。
其中,張華劃分的歸長安縣管轄的人口,就有一百萬人口。
“似乎該設立州郡了。”
張華的勢力,分為關中、河洛二地,目前關中的人口超過了河洛。
于是張華設立兩個州,關中為雍州、河洛為洛州。
雍州下轄六個縣,而洛州下轄八個縣。
州設刺史,刺史只有行政權,沒有兵權,除非張華暫時給予對方調動兵馬的權力。
如此劃分之后,張華的勢力版圖就相當明顯了。
為了控制權力,所有刺史和縣令,全部由張華任命。沒有張華的命令,刺史和縣令皆不合法。
張華任命范仲淹為洛州刺史,督洛州民政,在強敵來犯洛州時,范仲淹臨時獲得調度洛州各個武將、招募兵馬的權力。
這是張華在了解范仲淹的前提下,又分身無術,才給予范仲淹在洛州擁有空前的權力。
范仲淹已經相當于一方節度使,或者漢末的實權太守了。
在諸侯紛爭的亂世,封疆大吏的權力是很大的,因此在統一天下之后,帝皇往往會進行清洗。
劉邦建立漢朝,清洗了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等人,朱元璋也清洗一批功臣,說到底是為了加強集權,畢竟這些掌握兵權的武將對皇位有威脅。
范仲淹為洛州刺史,張華相信范仲淹不會輕易背叛。
而且,張華親自坐鎮關中的雍州,已經掌握了大部分人口,即使洛州出事,也不會萬劫不復。
“長安鎮很快要升級為長安城了。夏鎮也很快會升級為夏城。到時候,就是兩座城池并立的局面,一座為西都,一座為東都。”
張華的規劃很清晰。
雍州用于控制關中、西涼、西域、川蜀,故為西都,洛州用于控制河洛、關東、江淮,故為東都。
這種兩都并立的情況并不罕見,漢朝、唐朝的皇帝,時而在長安建都,時而在洛陽建都,有些皇帝還會兩座城池來回跑。
三國時期,長安、洛陽也是重要的城池。
諸葛亮北伐中原,目標就是為了奪取長安,讓魏國失去對潼關以西的廣袤領地的控制。
其實諸葛亮的戰略版圖沒有多大的問題,占據關中、西涼,蜀漢有很大的概率滅掉魏國。
后世北周與北齊之爭,最終占據關中的北周取勝,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不過,關中還有一半的土地在秦孝公和曹真兩大勢力手中,張華想要占領整個關中,必須滅掉秦孝公和曹真。
秦孝公不用多說,是重用商鞅,進行商鞅變法,奠定秦始皇掃滅六國基礎的秦國先王之一。
曹真是曹睿一朝的大將軍,軍事能力在三國二代名將中,算是佼佼者之一,被三國演義黑的比較慘,在演義里顯得無能。
曹真年輕的時候就有資格統帥虎豹騎,后期擊破吳將孫盛,擊退諸葛瑾。在諸葛亮北伐時,在箕谷擊敗趙云、鄧芝的偏師,陸續收復被諸葛亮拿下的涼州三郡,為曹魏保住了關中和西涼。
后來,曹真提前進行預判,任命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果然,下次諸葛亮北伐,攻打陳倉,因為曹軍有備,無法攻下陳倉。
再后來,曹真當上魏國大司馬,親自統帥大軍從子午道進軍,派遣大將軍司馬懿經漢水進軍,郭淮、費曜等部從斜谷、武威進攻蜀漢。
后來因山道艱險,會逢雨季,棧道斷絕,這才作罷,否則漢中會有一場惡戰。
有能力擔任一國的大將軍,基本不會是什么庸才。
可以說,曹真也是名將,擁有很強的軍事能力,想要擊敗曹真,并沒有那么簡單。
張華在長安重新規劃內政和戰略時,柳如是、謝道韞、永穆公主從三原鎮來到長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