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陳平饒有興趣地觀察周亞夫的反應,想要看一下周亞夫如何擺脫樊噲的刁難。
夏侯嬰、灌嬰等武將樂得見樊噲刁難第二代武將,不然他們這些老將的面子往哪兒擱?
周亞夫搖頭:“個人武藝并非我之所長,又豈能比得上怒視霸王的樊噲將軍?”
“哼,知道就好。”
樊噲冷哼一聲,對周亞夫主動服軟甚是滿意。
在劉邦勢力,論起勇猛,恐怕無人能及樊噲。
樊噲在劉邦這里的地位,與張飛在劉備勢力的地位相近。
此人不過如此。
劉邦還以為周亞夫會與樊噲爭鋒相對,盡顯英雄本色,沒想到周亞夫主動向樊噲服軟,不免失望。
此人不止如此。
老謀深算的陳平卻別有見解。
果不其然,周亞夫眼神出現一絲厲色:“雖然我的武藝不如將軍,但行兵打仗,我可敗將軍!”
嘩……
在場眾人徹底沸騰。
這就叫做初生牛犢不怕虎!
樊噲瞪大眼睛:“老子我打了那么多場大戰,難道還不如你一個毛頭小子?!大王,請給我三千步卒,也給他三千步卒,且看如何!”
“好。”
劉邦也來了興致,本來他以為周亞夫是一個軟蛋,但周亞夫一旦倔強起來,定要與樊噲分出勝負。
周亞夫說道:“請漢王給我三日時間,操練軍陣。”
“準。”
大將人選關系到出兵關中的勝負,劉邦也不在意多花三日時間,考核周亞夫。
“有意思了……”
陳平發掘周亞夫這么一個有意思的武將,思路開始活躍起來。
陳平計謀百出,但執行計謀,需要合適的武將。
諸葛亮派馬謖守街亭,就因為執行任務的馬謖擅作主張,結果被張郃擊敗,導致全盤計劃崩潰。
有時候,并非謀士的計謀不行,而是落實的時候出了問題。
如果有周亞夫這么一人出任大將軍,或許與陳平會有完美的配合。
“這不過是周亞夫的緩兵之計,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罷了。”
樊噲不以為然。
三日后,南鄭城外的營地,樊噲帶著三千步卒,與周亞夫的三千步卒對峙,進行兵戰。
為了避免傷亡,這六千漢軍使用的都是木棍、盾牌等兵器,不設弓弩。
劉邦帶著陳平、蕭何、周勃、夏侯嬰等文武大臣觀戰。
“雙方兵種一致,精銳程度也相近,在平地上沒有多余的奇計,因此比拼的是雙方武將的武勇,以及對軍陣的掌控程度。”
周勃對自己這個兒子信任有加。
從高臺上俯視戰場,樊噲的三千步卒松松垮垮,而周亞夫的三千步卒軍紀嚴明,排列有序,高低立下。
“周亞夫的治軍能力,果然一流。”劉邦親眼目睹周亞夫嚴謹的軍陣,大為贊賞,“接下來就看周亞夫是否可以擋住樊噲的攻勢了。”
劉邦知道樊噲個人武力強悍,對士兵的攻擊加成很高,即使隊形并不嚴整,也有很強的進攻能力。
“弟兄們,給我打敗周亞夫,教訓一下那個毛頭小子!”
“殺!”
樊噲大吼一聲,握著盾牌,親自率領三千步卒,殺向周亞夫的方陣!
樊噲的漢軍一動,隊形更加散亂。
“不動如山!”
周亞夫拔劍,一股無形的氣勢向外擴散,三千漢軍真氣運轉,在周亞夫的戰陣上空,形成氣云,而三千漢軍之間,氣勢相連,猶如鐵索連橫,堅固如萬里長城!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