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道的盡頭,是一望無際的關中平原,十萬漢軍浩浩蕩蕩,兵出陳倉。
“終于出山道了。”
劉邦看到崎嶇的山道到了盡頭,總算是松了一口氣。
“主公,快看!”
趕著馬車的夏侯嬰提醒劉邦。
劉邦下了馬車,腰間別著一把赤色長劍。
騎兵武將灌嬰已經登高眺望對方的營地。
一群漢軍武將與灌嬰一樣,登高眺望。
在對面是十萬夏軍的營地。
“怎么了?”
劉邦與夏侯嬰來到高地,與陳平、灌嬰等人匯合。
軍師陳平表情嚴肅:“夏軍采取了讓我不愿看到的對策。”
劉邦看向夏軍的營地,臉色蒼白。
只見馮異、李績的軍團背靠渭水筑壘,長期固守,固若金湯。
劉邦率領十萬漢軍出山,馮異、李績卻堅守不出,回避與劉邦決戰。
“按照備用的計劃,在陳倉一帶屯田,等細柳營到來,再進攻夏軍。”
劉邦拿馮異、李績也束手無策,只能率兵與馮異、李績對峙,然后分派部分兵力在陳倉屯田,利用曹真留下來的農田,養活出山的漢軍。
這是劉邦與蕭何合謀的預備方案。
如果馮異、李績迎戰,那么劉邦就在陳倉道的出口擺開進攻陣型,配合陳倉城的守軍,前后夾擊夏軍。
如果馮異、李績堅守,劉邦只好在陳倉屯田,等待周亞夫練兵,尋找馮異、李績的破綻。
劉邦等人在觀察夏軍營地時,馮異、李績二人也在眺望出山的十萬漢軍。
李績說道:“此時劉邦的處境,與諸葛亮何其相似。再往東不遠,就是五丈原了。”
馮異不解諸葛亮是何人,只知道是漢末一個丞相。
不過劉邦十萬漢軍遠道而來,處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主動權在馮異、李績手中。
馮異看著十萬漢軍揚起的沙塵:“我們要幾時戰,便幾時戰。在哪里戰,便在哪里戰。優勢在我。不知道劉秀大人在此,與高祖劉邦交戰,結果又會如何?”
馮異想到了曾經效忠的主公劉秀。
劉秀的能力不能用常識判斷。
劉邦的十萬漢軍到來,曹參帶著郝昭來見劉邦。
“末將拜見陛下!”
郝昭見到傳說中的漢高祖劉邦,肅然起敬。
雖然曹魏篡漢,但魏將對建立漢朝的劉邦,依然給予敬意。
劉邦對人才自帶吸引力,郝昭見到劉邦,不禁心生好感。
張華的“天命”天賦,對人才也有特殊的吸引力,只是影響潛移默化,因此平時才沒有在意。
劉邦上下打量郝昭:“孤聽說你擅長守城,有你把守陳倉,陳倉必定固若金湯。”
郝昭嘆道:“末將防守有余,進取不足,恐怕難有突破,只能擔任一名裨將。”
“不必妄自菲薄,有些時候,守一城,可以御天下。”
劉邦的話讓郝昭更有好感。
陳平在心里暗道,像是郝昭這樣不上不下的武將,運氣未必不好。
功高震主的武將容易遭到君王忌憚。
別說韓信、英布,就算是劉邦的妹夫樊噲,在劉邦臨死前,也險些被劉邦殺了,因為樊噲與呂雉關系匪淺,威脅到了劉氏天下。
“這位定然是樊噲將軍,好強的氣勢。”
郝昭看到一員魁梧的猛將在劉邦身邊擔任護衛,知道是猛將樊噲。
樊噲只是瞥了一眼郝昭,郝昭都不禁毛骨悚然。
樊噲在鴻門宴,與項羽對峙,被項羽稱之為壯士,可見樊噲的武勇。
樊噲很有可能是劉邦勢力武力最高的猛將。
不知道與許褚、典韋相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