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也發現了這個現象。
不少諸侯都通過招收義子或者養子來拉攏人心,比如曹操的養子曹真、劉備的養子劉封,李克用更是夸張,有名的義子就有十多個。
安祿山將八千曳落河都當成了自己的義子,算是極致。
這些義子的下場一般都不怎么樣。
原因很簡單,皇帝老了,皇子長大,而義子居功自傲,自然會覬覦太子的位置。
劉封就因為剛猛,諸葛亮擔心劉禪難以駕馭,于是勸說劉備賜死劉封。
曹操的養子曹真,還有曹真之子曹爽,算是權臣。
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只有一個是李克用真正的兒子——三太保李存勖。
李存勖是一個比李克用還可怕的角色。
其他十二個太保是義子,與李存勖存在競爭關系。
因此,十三太保內部矛盾重重,并非齊心協力。
提到義子,張華不禁想到了那句經典的臺詞:布生不逢時,未遇明主,導致半生飄零……
鑒于董卓等人的教訓,張華沒有招收義子的想法,否則將來遲早會相互殘殺。
張華在楊業的提示下,動了心思:“看來要用離間計了。”
張華據守玉璧城,李克用求戰不成,只好在玉璧城外駐兵,與夏軍對峙。
李克用也拿這座堅固的城池沒轍,畢竟玉璧城占據險要位置,易守難攻,雙方兵力相差不了太多,夏軍數量甚至更多。
除非李克用從汾州、太原征調更多兵力,才能形成兵力優勢。
李克用臉色陰沉,張華不是一個容易被激怒的人,李克用邀戰,張華熟視無睹。
關中,陳倉,劉邦拿固守的馮異、李績二人也無可奈何,處境與李克用相似。
漢軍營地出現寒霜,說明氣溫已經開始下降。
又有一支漢軍從陳倉道出來,這支漢軍軍紀嚴明,明顯是精銳之師。
“末將周亞夫,不負使命,細柳營訓練完成。”
周亞夫與周勃父子出山,率領五萬漢軍,與劉邦匯合。
劉邦掃視細柳營,細柳營步騎結合,軍紀嚴整,紀律性遠超過劉邦勢力任何一支兵馬。
“細柳營已至,軍師認為該如何破敵?”
劉邦看向軍師陳平。
繼續在陳倉與馮異、李績拖延下去,到了寒冬,最終吃虧的還是漢軍。
陳平搖頭:“以十五萬之兵和陳倉守軍,攻打十萬夏軍的營壘,未必能夠取勝。既然我們兵多,不如分兵沿著渭水,攻打長安。一旦兵臨城下,關中震動,或有機會。”
“言之有理。”劉邦看向周亞夫,“你帶兵五萬,東取長安,動搖關中守軍士氣。”
“末將領命!”
周亞夫的五萬漢軍,包括一萬五千名細柳營,向長安城進軍。
西漢名將周亞夫對關中地形,并不陌生。
“漢軍的援軍到了,如果放任其攻打長安,恐怕關中會因此動搖。長安城缺少守將,薛仁貴,你率領一隊騎兵,回師長安。”
李績望見一隊漢軍向長安城進軍,派出薛仁貴的羽林軍,對周亞夫軍團進行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