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一全新的理論設想并經過驗證之后,除了加緊尋找工業化批量生產的流程外,章洋也沒準備藏著掖著,他要把這一巨大的理論研究成果公之于眾,當然了,公開的只是理論,沒有成熟的維化制作流程,理論也只能是理論而已。
微生物芯片具有其可行性,但單純的微生物芯片運算效率非常低,而且微生物對環境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如果沒有特殊的技術手段,這項理論基本注定了只能待在實驗室里。
但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個全新的設想、全新的理論體系,對以后的芯片設計的發展方向也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現今硅晶圓光刻的芯片制造已經陷入瓶頸,7納米將會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節點,因為在提升工藝也很難達到功耗、性能、面積、成本更好的平衡點。
而這一全新的理論體系將給芯片設計制造領域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有人說量子芯片是未來,但現在,芯片設計制造有了一個新的未來,那就是微生物芯片。
原本章洋計劃投稿國際電子核心期刊,但思來想去放棄了。什么SCI收錄,簡直是開玩笑!章洋現在需要這些東西嗎?顯然不需要!你愛收錄不收錄,不收錄那是你自己的損失。
不僅僅是國際期刊,國內期刊章洋也沒準備去投。什么鬼的都一個個的,投個科技稿還要翻譯成英文,不知道的以為你們是外國期刊呢!
現狀如此,章洋也沒有任何辦法,這根深蒂固的落后問題根本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改變的,即便星科集團再牛也不行。但,不能改變與不去改變那概念可就不一樣了,章洋決定身體力行,我就不陪你們玩兒,看到時候你們怎么辦!
章洋就不相信,面對一個劃時代的具有廣泛意義且影響深遠的科技論文這些人能無動于衷?如果他們真的無動于衷,那章洋對他們也不必抱有什么期待了!
“正好,星科大學也應該有自己的核心期刊了!”章洋整理完微生物芯片前期實驗的資料和結論,發現足足能填滿一整本雜志,瞬間決定成立星科大學的科技類校刊《星科學刊》。
作為一個擁有諸多實驗室的知名大學,申請一個雜志刊號還是沒有什么難度的,尤其還是科技雜志就更沒有任何問題了。
沒有任何預兆,也沒有任何宣傳,甚至連星科大學官網都是在當天才發布了一個非常不顯眼的公告——2022年6月1日這天,章洋給所有人送去了一個巨大的兒童節禮物:《星科學刊》發行了!首批印的不多,也就一萬本,所有內容都是前期章洋有關微生物芯片相關研究的資料數據和結論。當然,現在星科大學所有的教授都得到了一本這樣的期刊。
事實證明,影響力真的和名氣沒什么關系,跟影響力有關系的也就只有實力了。科技論文就更是如此。章洋把第一起雜志送出去短短不到24個小時,通過這些教授一傳十十傳百的宣傳,一萬本在星科大學官網銷售的期刊就被瘋搶一空了!
章洋提出的芯片設計制造的新方向也是引起了非常多人的關注,他們沒有親自做過實驗,但僅從章洋的實驗過程和數據就能充分了解到整個過程和結論。
“大自然真的是神奇啊!”華夏科學院芯片研究所院士文城以一口氣仔仔細細讀完了整本雜志,然后感慨道:“看來我們還真是要回歸自然啊!研究那么多年的工業制造,才發現一群小小的微生物都能做到我們原以為無比精密無比高端的工藝所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