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投票過程,估計在半小時至四十五分鐘左右。等所有議員投完票,**官會根據投票人數,當場宣判決議生效。也就代表著一切覆水難收。
作為此次事件的參與者,馬維雖然不是烏克蘭議員,沒法進行投票。但他也早早的來到國會。打算陪著包括斯涅冉娜在內的仇歐派成員,堅守到最后一刻。
當副總理斯涅冉娜,在國會門前,見到身穿西裝的馬維。她略帶疲憊的對馬維點了點頭說道,“馬維先生,感謝你這十天來為我們烏克蘭做的努力。”
馬維聽后搖了搖頭,說實話,他一點忙也沒幫上,“斯涅冉娜副總理,現在情況怎么樣?親近歐盟的那些議員,大概有多少票數?”
“據我了解下來,至少不會低于135票吧。”斯涅冉娜略帶苦澀的回答說道。烏克蘭國會議員人數,固定在450名。此次參加投票的議員人數,為230名。
至少135人愿意投贊成票,這就意味著絕對的碾壓。畢竟其中還有些人,會投棄權票。留給反對票的也就更少了……
……
一小時后,議會表決正式開始,數百名身穿正裝的烏克蘭議員,匯聚在國會禮堂。等待著**官,到場主持。
平行世界,2000年烏克蘭的議會投票,還沒有采用電子設備。是由**官在堂上,點出每位到場議員名字,分別問他們投支持?還是反對?
在議會正式開始前,**官還要根據議員名單,現場點名。看看有誰來了,有誰缺席,這些都必須記錄在案的。
沉悶繁瑣的點名,持續了十多分鐘。230名議員,無人缺席。接下來**官,便正式開始主持投票環節……
“彼得議員,對于歐盟對我烏克蘭的經濟援助提議,贊成,還是反對?”**官一字一頓的在堂上問道。
“我贊成,法官閣下。”那名叫彼得的議員,是忠實的親歐派。他在投完票后,還特意的看了旁聽中的斯涅冉娜一眼。
“下一位,伊戈爾議員,贊成還是反對?”**官例行公事的在堂上問道。
“我也贊成,**官閣下。”伊戈爾議員,擲地有聲的在堂下說道。
……
隨著一名名國會議員的投票表決,坐在臺下旁聽的斯涅冉娜,臉上表情非常的差。現實情況,比她料想的還要糟糕!一些本來說要反對的議員,如今在這關鍵時刻,紛紛倒戈,投了贊成。
先投完票的86名國會議員里,有54人投了贊成,這比例都快超過60%了!看來結局注定,無力回天……
然而,正當副總理斯涅冉娜,表情漸漸暗淡下去的時候。忽然!一名烏克蘭高官,推門走進禮堂。并且主動來到斯涅冉娜面前,輕聲對她說道,“副總理閣下,那位馬維先生,說他那邊有十分重要的消息,要你趕緊先出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