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如果認慫,那下次,土耳其就可能在某些勢力的支持下,得寸進尺。趁交付驅逐艦,航空母艦的時候,用更加刁鉆的理由,禁止進出海峽。
(在外交方面,一旦示弱,對方就會更加囂張,欺負到頭上來,根本不會跟你講道理)
這么一來,以后世界各國,誰還敢跟他俄羅斯,烏克蘭,購買艦船。這不但讓人看了笑話,而且還壞了國家經濟。
“你明天?或者后天也要來土耳其?那么馬維先生,在此之前,我有一點先要告訴你。土耳其阻止航母通行這件事,恐怕并不簡單。背后很有可能涉及到歐盟,或者北約。或者兩者都是。”斯涅冉娜,有些憂心忡忡的說道。
如果這件事,是歐盟從中作梗,那一切就說的清楚了。不過萬一,再加上一個北約,情況可就復雜得多!
北約跟歐盟不同。北約是軍事聯盟,包括歐洲和北美洲的國家。而歐盟則只是歐洲國家。二者最大的區別是,北約由美國人主導。歐盟則由歐洲國家,自己主導。
“謝謝提醒,斯涅冉娜副總理,我知道了。”面對歷史的重新上演,馬維覺得有必要在這一世,好好的讓土耳其人長長記性。只不過關于方法,他暫時還沒有想到,目前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翌日清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媒體,在得知瓦良格航母的消息后,都對此進行了報道。
華盛頓郵報:“昨日,烏克蘭拖船,在拖運瓦良格號航母,途經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遭到土耳其政**府,強行扣留。目前兩國,正在緊密交涉中。”
法國歐洲時報:“昨日消息,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被土耳其以蒙特勒公約和影響海域經濟為由,扣押了下來。后續詳情,本報社會跟蹤報道。”
……
除了這些新聞報紙,第一時間刊登了瓦良格號航母,被扣押消息。電視上,一些所謂的軍事專家,歷史學家,地理學家,也紛紛站出來對此事,加以討論。
比如,英國某歷史學家,就在電視節目上說道,“根據1963年,黑海沿岸國家簽訂的蒙特勒公約,這艘瓦良格號航母,是非黑海沿岸國家的,排水量超過3萬噸。土耳其方,完全有理由拒絕烏克蘭拖船通行。”
法國某地理學家,也通過媒體,闡述自己觀點,“博斯普魯斯海峽,位置非常險要,所有進出黑海的船只,都必須經過該海峽。航母體積那么大,排水量重達6.7萬噸,肯定會影響到其他船只通行的。所以土耳其這么做,也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
除了這些歐盟的專家學者,在媒體平臺上大放厥詞以外。歐盟各國的輿論風向,也因為上次對烏克蘭的經濟援助失敗,而變得愈演愈烈!